首页 > 师生校友风采
张国栋:厉兵秣马,逐梦扬帆
发布时间:2019-11-25 14:26:10    来源:

【人物介绍】张国栋,男,预备党员,1998年5月出生,江西九江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FRM162班本科生,现保送至西南财经大学。本科三年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学习标兵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人保财险企业奖学金、余来文竞赛奖学金获得者;获第六届“华创杯”一等奖、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三创赛”江西赛区二等奖;第十六届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二等奖。

心有所往,学而不倦

  在大学伊始,张国栋便下定决心,要保送研究生。“越早确定一个目标,你的大学生活才能越早地明确方向。”张国栋如此说道。因此,他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给自己制定目标,安排学科竞赛。他认为,自己不是那种运气好的人,只能靠努力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于是把自己的生活变得“单调”。“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时间,每天的生活都很单一,没有课的时候几乎都在图书馆,要找我的话,来图书馆吧。”张国栋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神充满坚定。

  执着的信念,坚定的理想,埋头苦读的坚持,造就了张国栋孜孜不倦的品质。大一学年专业排名第二,校学习标兵称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这些既是张国栋得到的荣誉,也是他追寻理想途中努力拼搏的证明,而这也为他取得第十六届大学生“挑战杯”全国二等奖打好了基础。

纵有坎坷,石赤不夺

  “老师看了作品,就只有两个字:单薄。”说到赛程中遇到的困难,张国栋脸上有些落寞。在去参加省赛前的模拟演练上,项目组对报告的要求在理解上出现偏差,作品并没有达到老师满意的水平。模拟答辩后张国栋没有灰心丧气、堕于打击,而是重整旗鼓、迎难而上。“肯定是难过的,但更多的是不服气,就想着怎么把它弄得更好些。”他们去KFC通宵探讨,查阅大量资料,对作品不断优化调整。那之后的每一次模拟,团队表现得都越来越精彩,项目最终在省赛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赛。

  恰如马克思所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这个长达一年的赛程里,充满各种不易,为获取课题相关数据,团队去到赣中南三市六县十八村,调查多个农村家庭;赛程太长,队伍人员不断变动。面对这些,张国栋所在的团队,始终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全力前行。

团队协作,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张国栋谈起队伍分工:“在省赛前,我一直承担的任务是负责整个作品的框架,并对作品内容做一些优化,更偏向于作为一个协调者。在校赛时,老师发现我讲解时比较有感染力,之后就决定由我来做ppt讲解的工作。”让每个人做最自己最擅长的部分,以不同的角色来尽最大可能地挖掘潜质,发挥价值。比赛时,李春根老师将队伍分为展板组和竞演组,每人都分工明确,各行其职,同时齐心协力地去完成作品。

  “你可能看到最后获奖的只有十个人,可这个作品背后,有三四十个人的努力。”在整个比赛过程,项目的指导老师、学校、赛程中的工作人员、以及团省委领导都为项目组提供了大量的帮助。“有机会能参与到项目当中,我是十分幸运的,而所在的队伍能够走到最后,是汇聚了多方力量收获的成果,非常感谢各方的支持和助力。”张国栋这样说道。

万事俱备,东风自来

  如今,张国栋已被保送至西南财经大学保险精算学。他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意味深长:学习是首要任务,也是发展的基础,没有学习,一切免提。志当存高远,大学生活中同学们要尽早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发奋,向之不断靠拢。平时应该多多参与各类赛事,积累比赛经验,在比赛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在团队讨论中提升自己。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找准定位,拥有自知之明,才能找好前进方向。张国栋坦言,自己也曾有过迷茫期,但幸好找到了问题根源,及时止损还成长了不少。一个人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一直保持向上的姿态,不断充实自己,当你成长到具有足够的能力时,心之所向,必通必达。

  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所有的辛苦也终将变成礼物,张国栋的经历就很好的印证了这点。目前,张国栋的职业规划是在研究生期间努力考证,在研一研二的寒暑假期间进入平安或者太平洋保险集团实习,争取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专业拔尖、综合素质过硬的全面型人才。我们也相信这个善于规划,脚踏实地的大男孩会在自己的人生航行中扬帆远航,活出精彩!(文/学通社  周玉婷  李佳琪    编辑/卢施雨)

上一篇:谢亮:愿你永不知天高地厚
下一篇:学术巅峰,等你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