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生校友风采
经济学院举办中-美-新“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前沿”国际学术论坛
发布时间:2019-12-13 08:02:13    来源:

  12月11日上午,中-美-新“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前沿”国际学术论坛在经济学院于蛟桥北区综合楼718会议室召开。本次论坛邀请4位主讲嘉宾进行主题演讲:美国马里兰大学地理资源系冯奎双教授、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张宁教授、新西兰林肯大学农业商业学院胡白丁副教授、江西财大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教授。论坛由经济学院李国民副院长主持。



  论坛围绕当前中、美、新三国在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四位主讲人分别针对各自研究主题研究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首先,冯奎双教授以全球贫困、收入不平等、生活方式和碳排放四个关键词,揭示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并非相互孤立而是相互作用的。冯教授着重探讨全球范围内的脱贫和碳排放问题之间的关系。演讲中他以电动牙刷为例串联全球化、生产端和消费端的碳排放情况,并着重介绍消费端的碳排计算方法——生命周期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模型。在案例分享中,冯教授通过不同收入层次的碳排放和全球气温上升2摄氏度尺度线对比和预测,得出了“解决全球范围内绝对贫困问题仍可以将本世纪内温度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答案。

  张宁教授分享了“基于中国的准自然实验数据下环境规制是否影响工人福利”的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针对环境规制后企业裁员等相应行为对工人产生的影响开展研究。张教授认为当前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都较少,但其具有的现实意义重大。他们使用产出效用和替代效用的理论模型,着重解决了研究方向下的环境管制是否影响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收入、环境管制和工人工资的内在关联和不同所有制、规模、结构、出口的公司对待环境管制反应是否不同三大问题,结合国家重点环保城市政策做出了解答。



  胡白丁副教授的讲座题目是“新西兰能源环境政策评述”。他通过实际数据讲解了新西兰的环境政策,并着重新介绍了西兰当地人文风情对环境政策的影响,并表示毛利人重视环境的惯例在新西兰环境政策中得到充分体现。最后胡教授认为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能采取“先发展经济再治理环境”,我国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是正确的做法。

  张利国教授演讲的主题是“我国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协调度空间探索性分析”。他认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主要矛盾说明解决农业不平衡发展,追求农业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摸清我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协调度的集聚分布对于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接着他从研究方法、指标选取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各子系统可持续能力之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要素分配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论坛最后为互动环节。针对四位老师的学术汇报,在场师生进行提问,老师们认真解答,现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气氛,师生受益匪浅。最后,主持人对本次论坛进行简要点评,认为本次论坛分享了中-美-新三国“环境资源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了经济学院师生和优秀学者的交流探讨,开拓了学院资源环境经济学领域研究的国际视野。(文/经济学院 徐婕 曹钰莹    编辑/耿一博)

上一篇:工商管理学院开展第八届黄埔创新..
下一篇:经济学院开展“青春训练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