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我校2019年第11次普通本科教学工作例会召开。本科教育督导组组长、各学院教学副院长、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负责人、教务处(本科教学评估中心)科级及以上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廖国琼主持。
廖国琼传达了全国财经高校首届教务处长论坛会议精神,并对教育部刚刚颁发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文件作了详细解读。教育部将全面推进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从而实现本科教育“理念新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忙起来,制度严起来,教学热起来”。《意见》公布了实施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从2019年到2021年,将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包括4000门左右线上课程,4000门左右线下课程,60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1500门左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000门左右社会实践课程)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务处各分管副处长对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徐旭川副处长重点对编制192学期本科教学计划和新系统排课流程做了说明。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思想,缓解选课难、排课难问题,192学期将采用新版教务系统进行智能排课,希望各学院和老师给予充分理解和支持,并安排足够教学班充分满足学生修读需求。同时,鼓励各专业的核心课积极开展小班化教学改革(包括翻转课堂、SPOC、研讨式、案例式、项目式等教学范式改革),这些课程将优先安排在蛟桥园用友楼的智慧教室上课。梅小安副处长着重介绍了2019年“金牌主讲教师”“教学十佳”“青年教师教学奖”的评选要求。为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和助力一流课程建设,学校今年对“金牌主讲教师”评选方式进行了修订。例如,增加30分钟视频录像环节;将集中展示阶段的讲课改为说课;增加课程建设成果加分项;每个学院推荐的候选人中至少有1名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教师,等等。对“教学十佳”产生方式也做了调整:每个“金牌主讲教师”评选小组的前2名直接入围“教学十佳”,其余人选从学院推荐的“教学十佳”候选人中,根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等教学业绩,计算综合得分直接产生。蔡前副处长结合教育部关于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提出了我校一流课程建设措施,本学期正在积极推进SPOC教学。要求学校已成功上线的各级慕课,在192学期均需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建设一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会上,本科教学评估中心主任黄晓全和本科教育督导组组长严武对近期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就本科教学评估、教学文档规范、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等工作提出了要求。(文/教务处 编辑/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