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广角 > 基层风采
周海欧副教授接受《小康》杂志专访
发布时间:2015-11-09 16:07:12    来源:

近日,我校幸福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海欧副教授接受了《小康》杂志专访,就提高国民幸福感和当前政策实践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

在访谈中,周海欧副教授指出人的幸福感和社会公平具有密切的联系,并解释了社会贫富分化导致幸福程度降低的原因。他说道:“我之所以强调公平,是因为目前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公平地让社会成员去分享发展的成果。之前不富裕,但贫富分化程度小,老百姓心里的想法就是如何一起齐心协力建设好国家,使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现在社会发展了,但贫富分化差距很大,在收入分配中处于劣势的大多数老百姓就不可能没有情绪,他们会思考为什么同一个车间里下岗的同事,有的人因为会折腾或有关系就成了大款,而自己老实本分却只能在路边摆摊。这种情形下,老百姓齐心协力建设国家的心态就会被动摇,搞关系、钻营和贪占便宜的心思就会越来越普及。老太太假摔碰瓷和青岛天价虾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谈及政府政策与公民幸福感的关系问题时,周海欧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每一条,对于人民幸福感的提高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关键在于能否比较好地去落实。”他告诉记者,“国家治理质量的提高对人们的幸福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世界上幸福感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很有可能不是GDP最高的国家或地区,但很有可能是国家治理状况比较良好的国家或地区。”针对目前不少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幸福社区建设的状况,周海欧认为,“社区建设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一个层面”,而“建设幸福社区的重要内容,便是确保公众能够比较平等广泛地参与社区事务”。

在被问及公众人物应该如何向社会传递“幸福能量”的问题时,周海欧指出“公众人物向社会传递‘幸福能量’的方法和手段是多样化的,具体还要看这个公众人物的身份。”他认为,政府官员传递幸福能力的主要办法是尽可能制定一些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政策,演员或者明星则可以从引导人们的心理健康或慈善活动着手,或者为一部分弱势人群进行代言,而知识分子为社会创造幸福感的最重要的方式作就是做更多客观、科学的研究,了解幸福的规律,为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好的、更积极的、更有益的建议。

【延伸阅读】周海欧为我校引进的海归博士,目前在经济学院担任副教授,创办幸福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

《小康》杂志是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于 2004 年 1 月 1 日 创办的中央级大型新闻、政经类月刊,为今日中国政坛主流力量的必读政经杂志,核心读者群为公务员、各地商界领袖,学界精英和中国当前以及未来政治、经济格局走向的密切关注者。

采访记录官方链接:http://xkzz.chinaxiaokang.com/xkzz3/newsview.asp?id=7663

 


上一篇:金融学院英语话剧表演比赛开赛
下一篇:信息管理学院毛小兵院长率队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