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我校会计学院益行社组织成员前往江西省新余市,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夏布调研活动,意在关注我国夏布刺绣的传承发展及其手工劳动者的生存境况。
当天下午抵达新余市后,调研小分队首先来到了位于新余市第四中学旁的夏布博物院。小分队刚进入博物馆,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学生们说明了此行的目的后,馆长张小红女士对前来调研的学生表示热烈欢迎,还主动担任小分队的向导。张馆长前承民间精湛绣艺,后开夏布刺绣先河,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夏布工艺和针法,将古朴的夏布艺术和现代刺绣完美结合,形成其独特的夏布绣风格。她向大家大致介绍了夏布的基本情况:其材质独特、闻名中外,夏布绣在2007年被纳入全国绣种之一,夏布制作技艺也于2008年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随后,张馆长带领学生一路参观博物馆现藏展品。从她细致的讲解中,学生们发现,许多绣品都表现出深深的母爱。古时,母亲通过自己的一针一线,将对子女美好的祝愿倾注于这一方小小的绣品上,绣品虽轻,但拳拳情意无价。一幅幅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的夏布绣令调研小分队叹为观止,同时他们也不忘认真倾听,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做好完备的记录。最后,大家跟随张馆长的脚步来到了设置在博物馆的一间绣娘坊。虽然空间不大,但绣娘们聚精会神地在制作夏布刺绣,她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将古时夏布与现代绣艺完美碰撞,擦出了一种不一样的火花,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此间小小的绣娘坊里得到了充分融合。
第二日清晨,益行社成员再次启程,来到了昌坊镇的夏布坊,参观了夏布坊里老人的夏布织造过程。夏布坊里,老人们伴着忽明忽暗的灯光,坚持着最古老的手工织布技术,织着一匹又一匹凝聚着历史厚重感的夏布,那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令人动容。他们自己生活贫困,却始终坚持传统技艺,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默默奉献。为了表达对他们始终坚守传统技艺的感谢,也为了支持他们对夏布工艺的传承,调研小分队赶赴双林镇,将本学期益行社通过公益募捐而来的善款交到了在此前暑假夏布调研活动拜访的那位夏布手工艺人的手中。老人十分激动,并衷心地表达了对大家的感谢,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发掘其文化价值。
此次收获颇丰的新余夏布之行,一方面唤起了大家对夏布工艺与夏布绣这一项传统文化的关注与重视,有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在校学生深入思考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归属与发展,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积极响应 “三走”号召以及争做新时期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的良好风貌,为我校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这一伟大理想而助力。(图文/会计学院 蒋佳敏 颜汝恒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