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于是我们常说逆境出人才,只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一切的苦难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源泉。
他叫丁发发,出生于
(一)清贫家境,铸就坚强意志
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他,从小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极其重视培养其独立意识,久而久之,他便形成了自立自强的性格。由于父母在他上小学时就已下岗,加上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家庭经济状况遭受重创,于是他便更加懂得父母为改善生活、在外拼搏的艰辛,很少在物质需求上向父母主动提出要求。而在学习、生活中的他更是早早地摆脱了依赖他人的毛病:自己洗衣、做家务,并按时完成作业,从不贪玩。清苦的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谆谆教导让他在童年之际便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于是奋发图强,用功读书。真可谓天道酬勤,从小学到初中,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使到了高中,他仍能保持在全年级前40左右的好成绩,并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考虑他的家庭条件不佳,他所在的高中曾多次为他申请了各种困难补助,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二)奋斗不息,助人为乐
2008年9月,丁发发同学以超一本线7分的好成绩顺利考入江西财经大学,开始了自己的逐梦之旅,然而大学高达4025元的学费确实让一家人犯愁,好在社会力量的帮助,浙江中烟工业公司赞助的5000元“利群.阳光”助学金为他的大学之路铺平了道路。铭记家人的期望、饱含对社会的回报,进入大学后的他,依然秉持勤俭自强、刻苦学习的优良作风,不仅能在生活上勤俭节约、理性消费,更在学习上严于律己、一丝不苟。而一向要强的他在学习、生活中始终坚守一条基本原则: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尽量自行处理。同时,一向乐于助人的他对待同学更是热情真诚、善解人意、鼎力相助。为了更好地激励自己学习,又考虑到班上还有部分同学家境更差,他对自己提了一个要求:拒绝申请各种助学金,转而申请奖学金。大学四年,他努力学习,恪守准则,虽然生活清苦,却从未申请过任何一次助学金;然而,他每年都拿奖学金,为家庭减轻了一定负担。
深深折服于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信仰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于大一第一学期便坚定地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经过自身努力他顺利于2010年6月(大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从此,他更牢记自己承担的责任,立志在同学们之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仅通过自身微薄的力量参与各类爱心捐助,更以实际行动帮助自己的同学:学习上为其答疑,生活上为其排忧解难。更重要的是,在大三一整年,他申请担任了10市场营销(2)班的助理班主任,这可以说是一项服务他人、承担责任的工作,更可以说是履行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任职期间,他始终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为所有同学提供学习、生活上的帮助,让这些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多了一份自信和充实,少了一种茫然和空虚。虽身跨两班,他依然不忘学习,也未曾错过一些重大的比赛、活动,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校级课题申报等让他做到了工作、学习两不误,实践能力的提高更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祸从天降,越挫越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大三查出胆囊炎伴胆结石的一年后,大四时他不幸又被查出了生殖系统方面的炎症,病痛的折磨诚然严重影响他的学习、生活,但凭借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心态,他努力克制各种内在和外在的干扰,凭借三年厚重有力的积累,他参与了学院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推免,最终顺利入围,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连续两周的治疗,他那2000元学习标兵奖学金实在是杯水车薪,更花光了父母拼死拼活、积攒了好几个月的工资。承受着心理、经济多重痛苦的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于是在白天继续担任学院院史编写工作的基础上,晚上便按时到校外担任家教一职。冬日凌冽的寒风纵然让他两个月的家教饱受艰辛,其间的失落和寂寞曾深深刺向他早已压力过大的心灵,但他始终坚信痛并快乐着,风雨过后便是彩虹。
(四)四年拼搏,品学兼优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丁发发同学在物质上极尽俭朴,心灵上也有过不少酸楚,但强大的精神支撑着他努力学习,并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学习方面,大学所有学期加权平均成绩为87.89分;
技能证书方面,一次性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537分)、大学英语六级(539分)、英语口语(B等)以及BEC中级考试。
(五)研途辛酸,梦想不灭
2012年9月,带着新的希望,永葆自强自立精神,丁发发同学迈入了研究生学习的殿堂。公费政策确实让他家庭减负不少,但偏偏天意弄人,饱经风霜的奶奶在2012年10月初便被检查出了严重的浅表性胃窦炎,生活的重担再一次落在了本不富裕的父母身上,奶奶持续的病情让家里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想到自己的住宿费、生活开支,他不禁心头一阵酸楚,于是便萌生起了一个坚定的想法:他要努力争取奖学金,减轻家庭负担。于是,他严于律己,不但在专业学习上认真务实,勤加思考,毫不懈怠,更适时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于研一上学期便获得了研究生第四届辩论赛第一名、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三等奖等荣誉称号。而考虑到自己读研的初衷,他也始终要求自己在科研上有所作为,于是在活动之余,他便静下心来做科研:2012年12月下旬开始,他便师从学院科研能力较强的杨建锋老师,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之旅,以“群体伦理决策”为方向,坚忍不拔做研究,争取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对于自己的研究生生涯,他的目标是:科研素养与实践能力齐飞,自他满足与关心他人兼顾。记得《周易》中有句话堪称绝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他每每都是用这句话激励自我,更欲与所有身处逆境的人共勉。他说:“感谢生活中的那些挫折与失意,是你们锤炼了我坚强的意志。”他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希望就有阳光,一切都将变得更美好。他愿通过自己的努力,迎战生活中的所有磨难,学有所成,将来最大程度地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过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