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财, 南昌文都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像每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那时的他已经考上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研究生,在即将迈向崭新求学的同时,他却踏上了一条艰辛而美丽的创业之路。
创业之路:从网上卖书开始
2005年4月,他在财大附近的旧书店发现了许多考研复习用书,与新书相比,它们价格非常低廉。于是,一个创业的项目出现在他脑海中――替那些外地报考江西高校研究生的学生代购考研教材,可他作为一个在校学生,没有资金、没有营销渠道,怎样才能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的方法进行销售呢?思来想去,他决定通过网络进销售,于是,他创办了江西考研网,专门为那些报考江西高校的学生提供考研资讯、考研教材、考研真题笔记等服务。
网站建立以后,他天天都在网络上,几乎每天都要工作12小时以上,为的就是在各种考研论坛和QQ群里发帖子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个网站和网站的服务。事实证明,这种模式很有成效,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网站订购考研教材,此时,他有了创业的想法,并暗自鼓励自己要努力,要坚持。他是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父母都是农民,家庭并不宽裕,读研费用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巨额的开支,他已经大学毕业,完全有责任要为父母减轻负担,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步步走上创业之路,自己也不记得给过多少考研学生代购过书籍,每一笔业务都需要自己跑,他每天奔走于学校和邮局之间,将考研教材邮递到全国各地,虽然辛苦,但心中充满兴奋和喜悦,他深刻地体会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网站一天天完善,业务一天天增长,这些让他体会到创业的快乐。
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奠定创业根基
2006年,他还是继续经营他的网站,也开展了辅导班的业务,但是规模小,他不想这样小打小闹下去,希望能够做大做强,如果要做大的话,光靠个人力量还是不行的,需要有一个团队,需要注册公司,需要采用现代企业的形式来发展,其实,当时自己也很矛盾,思考和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凭着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决定选择自主创业。
当时,资源有限,提供的服务有限,经过多次商量和反复思考,决定寻求一家实力雄厚的教育培训企业来合作。2007年5月,他带着他的创业团队去北京考察教育培训企业,经过一番考察后,他们决定代理始创于1996年的全国性教育科技产业集团――北京文都集团。但是当时他们还未注册公司,也没有办公地点和其他工作人员,这样的一家知名企业凭什么认定他们的实力,选择与他们合作呢?怀抱着满腔热情和势在必得的决心,他们多次前往文都总部登门造访,阐明他们的优势、已有的经验和坚定的创业信念,并详述他们的创业规划,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们成功与文都集团签约,成为该集团在南昌地区的唯一代理商,主营考研、大学四六级、公务员考试培训,并于2007年6月注册了南昌新锐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时,他还没有毕业,由于没有办公场所,学校借了一间研究生宿舍给他们作为办公用,简陋的办公条件并没有阻挡他们创业的脚步,却激励着他们更加奋发。同年9月,江西财大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公司作为首批入孵企业进驻,可以说,进驻创业孵化中心给他们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中心不仅办公环境优雅,还为入驻企业提供免租金、免费提供专家智囊团的智力支持,每个月都举办“创业沙龙”,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和他们一起交流经验。入驻后,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品质逐步提升。2007年,公司营业额达40余万,这对刚刚创办的公司来说意义太大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他们公司在开始之初就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这使得他们前行步伐更加稳健。
2008年一月份,他完成了江西财经大学的硕士学业,全身心投入到了公司新一轮的招生工作,在南昌,他们和其他机构比谈不上有优势,没有厚实的财力,没有丰富的经验阅历,可肩上的责任和压力远比其他机构大,他还这么年轻,放弃了这么多机会来选择创业,要是做不好市场,真的牺牲不起。于是,他日复一日的忙碌,如匆匆过客,枉度他梦一般的年华。当他在财大海报墙上看到竞争机构面授讲座时,他猛然意识到:他们又站在新一轮招生激烈竞争的门槛之前了。他知道,不管他情不情愿,这一天总会到来,这一年对他而言注定充满机遇与挑战。虽说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他还是感到不安,回首在这之前,总觉得错失了准备的机会,而未来激烈竞争的日子又那么猝不及防地向他走来,他不断的提醒自己要有信心、要永不放弃、要坚持努力把工作做好。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招生讲座,当时,财大本部各家机构的讲座轮番登场,他们却选择了放弃,他觉得与其和他们在财大本部同场搞讲座,还不如到财大周边的高校去做讲座,毕竟他们是视频讲座,与他们的面授比没有优势,后来证明,当时的决断是对的,虽然他们错失了在财大先做讲座的时机,但却在其它校区占得先机。正是这一形式让他们迅速打开了南昌几个高校的市场,2008年2月,前湖南大分部、科技师院分部、江西农大分部成立,这三个分部的成立,直接使得他们的招生人数增加近千人。2008年度,公司营业额达到170万,较上一年度增加了近4陪。
公司迎难而上,高速发展
面对着2008年取得的不错成绩,他们在喜悦中也深感忧虑,因为此时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他们公司的办学设施和教学服务也要不断跟上。在2009年初,他们审时度势,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员,在南昌各主要高校设立了校园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具备独立办公场所,设有专职办公人员,旨在为各高校考研学生提供更为便捷和完善的服务。但一时间,由于办公室和人员增加过快,管理上的难题出现了,摆在他们面前就是这些新员工如何培训、如何管理?结合他们这几年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出了岗位职责划分,此外,他们对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制度也进行了重新设定。除了制度上完善以外,公司的人文环境也很重要,他们毕竟是小公司,白手起家,怎么样才能留住人才,和谐的工作环境很关键,多关心员工、肯定员工,做事情身先士卒能很好的感染员工,有的时候为了搞一场大的面授课程,公司所有人员都需要工作到深夜11点,因为要组织南昌各个高校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点上课,一般都在千人以上,光布置场地就不简单,还有后勤、车辆接送方面一件都不省心。而且这些工作还是经常性的,往往一场接着一场的举行,但是,他们没有退缩,反到是一次做的比一次精彩。
2009年,公司成立了公务员事业部、考研高端事业部、图书事业部,这些业务的增加,要是没有一个好的平台和团队,对公司来说风险很大,校园服务中心的建立和团队的稳定为公司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持。在2009年公司高速成长的进程中,他们迎难而上,克服了重重困难。应该说,公司在2009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各项工作流程标准化进一步加强,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这一年,公司的营业额达到了340万。公司的发展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2009年3月中青报发表,高校创业孵化中心孵化出“百万富翁”报道他们公司,2009年4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高校毕业生创业事迹采访了他们公司。
继续前行,创业带就业,发挥社会效益
目前,公司常职员工22人,其中硕士4人,年营业额逾400万元,2009年参加他们公司组织考研培训学员近5000人,大部分学员都被录取研究生深造学习,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司除了22名大专以上学历常职员工以外,每年还有数以百计的兼职本科生、研究生,他们在公司兼职,也极大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大学教学需要实践教育的补充,像他们这样立足高校校园的企业,一方面,他们需要高校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这些兼职学生通过在公司工作,培养了他们的个人职业素养,2007年,刚刚创业的时候,公司来了一个贵州籍大一学生,刚来的时候连电脑基本操作也不会,但踏实肯干,待人诚恳,他几乎是手把手教会了他怎么用电脑,后来负责公司的市场宣传工作,为公司2008年的发展贡献很大,目前也留在公司做常职了。这样的情况很多,几乎每一个来公司工作的兼职学生,离开公司的时候,都变得更外向了,变得更积极主动了,可能这些和他们公司的业务有关系,他们的教育培训行业,需要主要与人交流。如果以后,公司发展的更大,他相信会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