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陶渊明的桃花源一般美丽安逸的小城,一群质朴的人们在这里劳作歇息,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与宁静。水不时的颤动着,拨动着这里人们的心弦。岁月慢慢的流逝着,小城里的一切仿佛这里的河水那样,虽有颤动,未起波澜。所有的事物是那样的平静安详,犹如一幅泼墨的山水画。
这就是作者给我们描绘的他的边城,一座沉默的城,从开始到结束似乎都在隐忍着什么,翠翠,就是这座城的化身,从恋上傩送,恋上那个可以让她做梦都能被他的歌声带到很远的人开始,她就选择了沉默,不愿让任何人知道,甚至是至亲的祖父。祖父在雷雨夜里去世,天保外出淹死,白塔坍塌,翠翠生无所依,唯有等待,而结局是‘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作者将这么一个美丽纯洁的童话描绘得这么悲伤。作者沈从文先生出生在19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刚在西方列强虎视眈眈下结束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封建奴隶统治,又正处于军阀混战的最黑暗时期。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淳朴的土地和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片的轻声诉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我总在想,取名边城,在沈先生心里‘边城’就这么遥远吗,还是在先生心灵深处在默默的守护着什么?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边城,也许先生那座悲天悯人的边城已随历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寻心灵那份宁静,我相信,你,我,我们,终会有一座边城。(文/旅城学习部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