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一千余人、八万余元……”,灾难没有打倒舒钰,没有摧毁一个家庭,反倒激起了人性的善良与坚强。
在这场生命的接力赛中,舒钰与她的父亲最终战胜了命运,也战胜了她们自己。
人生无常,惊闻噩耗空降
2017年3月5日,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舒钰平静的生活。
舒钰,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133班学生,日前正在南昌一家银行实习。她来自贵州,家境贫寒,父母常年在武汉打工,弟弟在贵州读高三。但3月5日,这样一个多雨季节日最寻常不过的日子,却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骑摩托车给弟弟送学费的回程中,父亲舒忠林发生车祸,颅内受伤、头部骨折、面部也多出骨折、右眼球损伤,被紧急送往武汉市同济医院ICU,车祸现场的血迹斑驳触目惊心。来不及喘息,得知消息的舒钰请求批准两天假期,火速赶往武汉,等待她的却是一纸病危通知书。
无疑,这样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一天,让这个原本就遭受地域分离之苦的家庭雪上加霜。
“爸爸发生这样的事情,家里顶梁柱倒了,感觉天都塌陷了。”舒钰告诉记者,刚开始母亲的情绪极度不稳定,大概是无法接受这个惨痛的事实,她一面沉浸在悲痛中无法缓和而放声大哭、另一面却又像风平浪静的湖水那般波澜不惊。在贵州上高三的弟弟,原本压力巨大的高考就让他紧张不已,谁又能切身理解在得知父亲的情况后他的感受呢。父亲在重症监护室中生命垂危,高额的治疗费和医药费给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和舒钰个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重担和思想压力。在把家中积蓄掏空、亲戚朋友借遍以后,她们依旧负担不了医院高昂的手术费,面对生活的这种无奈和迫不得已,濒于绝望的舒钰给班主任蒋老师打电话求助。
守望相助,相尽绵薄之力
蒋老师在了解情况后积极筹划、率先垂范,号召身边朋友和学院师生向舒钰伸出援助之手。天灾人祸面前,你我同心,只求舒钰父亲一切安好。
一人是人,二人为从,三人成众。舒钰所在的学院在得知舒钰的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扶救济活动,发起的捐助项目为弥补手术的资金缺口尽了一份充满关爱的力量:在公众平台上,通过“水滴筹”筹集了81471元;国贸学院的同学、老师甚至老师的朋友们以现金、支付宝形式的转账也纷纷涌来。厄运固然发生,但来自五湖四海的帮助带给这个家庭莫大希望,人们用实际行动撑起了一片关爱的蓝天。
“一人向隅,举桌不欢。每个人都会面临困难,事后的举措让我们学会了互相帮助和关键时刻应发挥的带头作用。” 王树柏,作为刚加入国贸学院团队不到1个月的老师,在得知消息后,通过多种渠道发动亲朋好友加入捐助的行列,有朋友一笔就捐出3000元。王老师谈到筹款意义的时候如是说;“感动是永远存在的,真情也一直停留在人们心间。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大家都出一份力,希望一定可以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作为学院捐款活动的发起者,说起自己的初衷,国贸学院党委组织员魏丽艳说到,她只是做了一些小事情。她在班群里看到了消息,然后把消息转发到了老师群里以及其他一些地方,大家都积极响应,学院领导也都十分关注。她认为这个世界还是很温暖的,可能有的时候人们由于某种情景表现的冷漠了些,但其实还是很有爱的。同学们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但大家都付出了自己一份力,便聚集成强劲的爱的源泉。
点燃希望,以爱延续未来
据了解,目前舒钰的父亲情况渐渐好转,已经转入普通病房接受治疗,母亲也在亲人的安抚下减少了情绪波动,弟弟得知父亲的情况好转以后也逐渐学会调节心态、备战高考。而舒钰,尽管要大量花费时间和精力跨省来回奔波,一边努力实习获取一家人目前的资金来源,一边趁着周末连夜赶回武汉照顾父亲。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每个人,我真心谢谢大家在我最无助最落寞的时候对我伸出了援助之手,老师、同学们以及并不认识却依然通过网络来帮助我的陌生人,你们都是最善良的人。在我以后的生活里,这些都将变成我前行的动力,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我会好好的走下去,请大家一定放心,我会做个有用之才来回报社会、来感恩。”透过舒钰的话语,我们看到了希望与爱的延续。(文/国际经贸学院 刘从钰 吴文豪 周琪 编辑/钟云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