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曹玉珊,1973年4月出生,江西余干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于会计学院。20多年来,曹玉珊同志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高质量地完成了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曾获得2004年度校“十佳教师”;2008、2010年度校“十大杰出青年”;2011年度校“师德标兵”;2014年度“我最爱的导师”;2015年度“十大优秀研究生导师”。在完成自身教学与科研任务的同时,曹玉珊同志还积极上进、努力学习,2007年取得博士学位,2015年完成博士后研究。
用高尚的师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则是教师的灵魂。用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曹玉珊同志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师这一神圣的使命——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在学生面前就是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一切为了学生”是他为师的准则。他总是尽己所能为同学们排忧解难,以至于同学们之间流行一句口头语——“有困难,找玉珊”。
用无私的奉献去诠释教师本色
源于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崇高理想的勇敢追求,曹玉珊同志二十年如一日,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乐于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他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及时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事们、学生们经常开玩笑地说:“曹玉珊简直就是个‘活动明星’,师生们什么活动都有他的份”。他积极外联,为会计学博士点的成功申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还风雨无阻,连续十几年来,利用寒暑假面向南昌地区的广大社会考生,开设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等多种技术资格的考前辅导班,以及不定期地为50多个企事业单位开设财务成本管理方面的培训课程,扩大了本学院、本专业在江西的影响,也为江西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用爱的心泉塑造美好的心灵
关心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是曹玉珊同志的一贯作风。作为一名教师,曹玉珊同志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且视同珍宝,精心呵护与引导。俗话说“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在师生交往中,曹玉珊同志的善解人意与幽默随和,使得学生愿意亲近,乐于接受教诲,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所指出的缺点、错误。同时,他的赞许与激励也鼓舞起学生们的上进心。
用精湛的教学水平教书育人
曹玉珊同志教学层次广、教学特点突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受到学生们的高度评价,每学期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年均600课时以上),现为江西财经大学MBA、EMBA、CPA、ACCA、CIMA、留学生和国际会计专业等学位教育或专业方向的财务成本管理类课程的主讲老师(其中主要是双语教学或英语教学)。在具体工作中,他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工作态度端正,备课详尽、细致,精心设计教案,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
用求实钻研的态度促进教研相长
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要求高校教师应向专业化深度发展。教师应该兼顾教学与科研这两项基本工作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曹玉珊同志先后主持或参与了10余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感受到了科研促进教学与教师成长的乐趣。他研究兴趣广泛而专业,尤其重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可持续增长、企业财务战略、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中的运用等。近年来,他在《经济管理》、《当代财经》等权威、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等3部,参编教材10余部。曹玉珊同志始终认为:应该努力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与具体的专业课教学相结合,用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课堂不是理论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这样才能形成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得专业课程不枯燥、不陈腐、有趣而实用。(编辑/陈启颜)
学生随感
我最喜爱的导师——会计学院曹玉珊教授
由于本科时感受过曹老师别样的课堂风格,以及一个有趣的“礼物”,选择导师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曹老师。曹老师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注重各培养环节的落实,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探索培养要点和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学术与实践并进的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曹老师一直要求我们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不可马虎了事。即使是开题报告,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曹老师也要求我们做到最好。在写作过程中,老师不辞辛劳,多次与我们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们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并细心全面地修改。更重要的是曹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原则。他常教导我们要志存高远,严格秉承学术精神,为以后的工作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好的导师,不仅是学术上的教学者,更应是学生的伯乐和导路者。曹老师润化在我们身上的那份自信和生活智慧,正是处在迷茫与选择阶段的我们的最好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