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姜小康,1994年10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麦庐校区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班2017届毕业生,两获校十大优秀学生干部暨鼎汉奖学金和梁国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优秀论文奖学金。主持国家、省、校级学生学术科研项目5项,参加全国性调研2次,发表国家级学会论文3篇,参加国家级学术交流3次,并作为JENESYS2.0中国大学生代表赴日本交流。共获得国家、省、校级奖励20余项。2017年以总成绩第1名被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录取为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在镁光灯闪烁中回首青葱岁月
2017年6月28日,在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一位学生代表的发言,引起了会场内外的广泛关注,卢福财校长以自豪的语气向大家介绍了他的事迹,一瞬间,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他是谁?他就是被称为“放弃保研考清华的江财男神——姜小康”。
姜小康同学长得很帅,面部棱角分明,眼睛炯炯有神,是很多女孩眼中的江财男神。当我向姜小康问道,这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时,他借用一句自己稍加修改的七言律诗——天若有情天亦老,成长之道话沧桑,表述此刻他的心境。他希望从历史的视角,画一条大学四年的成长轴,以期和大家共勉。
和多数新生一样,暑假收到通知书,开学时,就懵懵懂懂地来到了江财。以前,对大学有无数憧憬,而那一刻,江财就在眼前。远离了亲人,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认识一群新的人。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生活环境和方式。姜小康说,正如大一的英文Freshman,初来乍到,什么都是Fresh。自然,首要学会的就是适应。他在想:大学是干什么的、大学生是一个什么角色。其实,这里涉及的就是后来社会学专业学习中常说的“角色扮演”。他仍就记得开学的第一天,助班拉着他们班的同学和大二的学长学姐一起坐在麦庐园的大草坪上一起玩游戏,相互介绍。也忘不了作为志愿者,每周末去南昌三联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儿童一起开心地玩耍,教他们一些简单的知识。看似一些不起眼的经历,往往在无形中改变着自己。
在尝试和规划中开启大学征程
和大部分学生一样,大一对于姜小康来说很忙,除了自己的事,还会干着各种跑腿的事。有人会说,没办法,都是这么过来的。但他认为,换个角度,忙些对于大一来说,会更好。多尝试,多了解,多体验,你才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因为,当你略带疲倦的身躯升级为Sophomore,首要面临的就是“规划”。规划你接下来的三年生活,自己该如何度过。是想成为一名学术新星、市场达人,还是只想LoL?寝室、训练室、图书馆、社会,哪个才是你的主战场?当你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的时候,那你就可以开启属于自己的征程了!姜小康坦言,正是大二那次不经意的尝试,成为了他大学生活的重要转折点。怀着好奇和欣喜,他尝试认真地写作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他结合了之前自己的社会服务经历,选定了比较关注的自闭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究社会信任缺失的环境对社会救助体系的影响。让他有些意外的是,这篇花2个月改了N稿的7000字论文,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虽然来去费用需要自己承担,他仍然决定自费去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在那里举办的学术会议。因为,他想开阔眼界,去认识名校的大师和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这次北京之行,对于自己未来的路,他逐渐地清晰。他渐渐觉得,社会学专业是自己所喜欢的,学术之路,正是自己所梦寐以求的。参加会议回校后,姜小康作为负责人,连续成功申请了校科研课题和暑期三下乡课题,由此开始了他对学术之路的艰辛探索。
在交流、访问与考研中不断前行
谋划好了要走的路,需要做的,就是冲击梦想的行动。到了大三,自己正式成为了一名Junior,面对找工作、考公务员、考研or申请留学,该如何行动和历练自己,让自己具有竞争力呢?他想,规划虽不一定成功,但至少得有一个预案。当初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研究生时,能否考上,姜小康存在着许多困惑。一是没有前人直接的成功经验,二是并没有多少人包括自己在内认为有较大的把握。一开始,他决定换学校,考中国人民大学。但,后面在复习中发现,他依旧对清华社会学情有独钟。清华社会学系1926年成立,1934年基本定型,主要的教授有陈达、吴景超、潘光旦、李景汉等大师。1999年恢复重建的清华社会学系目前的特点是每位教师都有突出的学术成果,都是本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多数人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已有较大的建树,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进入考研关键期后,他联系清华老师询问了招生情况,在明确不太可能保送后,他也提前放弃了学院的推免机会。调整复习规划,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尽量延长复习时间,经常复习到凌晨2-3点。他想,既然确定了目标,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吧!,他相信,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全力奋斗过!在备考的同时,他也在继续开阔眼界,积累自身的学识和经历。入选JENESYS2.0中国大学生代表赴日本交流,撰写论文入围社会学年会,并作论文汇报。在参加年会时,特意认识了清华的学生,这一切,只为做好考取清华最充分的准备。
报考清华,难度确实很大。研究生考试结束后,他感觉不太顺利,便马上一边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田野调查,一边制作简历寻找工作。幸运的是,他初试考得不错,复试前得到了师兄们的指导。在复试时,他之前在学术科研和交流访问上的积累,得到了清华老师的认可,最终顺利以总成绩第一名考上清华。
姜小康说,清华社会学考研成功,是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和自己平日努力的结果。记得刚进江财时,他的性格偏内向,打擂经验缺乏,前几次上台,腿总在发抖,声音也有些颤抖,有一次还因为忘了稿子,让自己及其尴尬。但,经历过几次后,有了经验,更有了自信,通过打擂,他两次荣获校十大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暨鼎汉奖学金。这次毕业典礼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上台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从容。姜小康坦言,自己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
正如他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所述,一代代江财人,在江财结下了自己的果实,收获了一段段江财情,更懂得了作为江财人的情怀和担当!毕业了,走出去了,江财人永远是一家人,江财情生生不息!(图文/周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