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智库,是今年王乔校长在《学校工作报告》中强调的2015年主要工作任务之一。为落实报告精神,科研处日前下发《关于做好我校智库建设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教学科研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学科特色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情况,提出本单位拟建设的智库。这表明,在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大背景下,在江财教育事业改革关键之年,我校正迎来智库建设的美好时代。
对江财而言,着力打造一流智库,加大服务地方的力度,既是学校办学使命所系、职责所在,又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重要内涵和实现“百年名校”江财梦的应有之义。实践表明,新形势下高校智库欲有为有位,需要在建设中把握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方向。目前高校智库存在两大倾向性问题不容忽视:有的智库看似人才济济,文章发表不少,材料上报很多,却纯属纸上谈兵,不切实用,与其说称之为智库倒不如说是“纸库”更贴切些。还有的智库只是为争取更多经费而建起的“金库”——“谁出钱雇的小提琴手,就由谁来决定曲目”,其实并不具备开展独立性、前瞻性研究工作的条件,所做一切不过是利益驱动使然。上述倾向明显与中央精神背道而驰。
中央强调,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高校智库亦当遵循此原则进行建设,坚持特色新型方向,谨防跑偏。
二是突出学科特色。人才是智库的立库之本。下决心将校内庞大的教研队伍整合为一个个高水平、强实力、聚焦学科发展方向的科研团队,展开协同创新和“顶天”“立地”的研究,仍为我校智库建设当务之急。一哄而上,四面出击,各自为战,既消解人才与学科的优势,更无法形成智库合力。换言之,智库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就会变成一句空话。
江财历来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特色,智库建设唯有重点突出此特色,才能将自身优势迅速转化为智库资源,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更大成就。过去三年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先后成功落户江财,就是个有力证明。
三是立足长远发展。2007年,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在开始京津冀一体化研究时,人们并不知他们究竟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但时至今日,这个研究团队经过近十年如一日的持续研究和推出系列研究高质量成果,最终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备受关注而被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所采用,京津冀协同发展因此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研究机构不断推进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前沿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使之已然成为我国城市经济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高地,国内知名高校智库之一。可以说,没有立足长远的思维和善作善成的努力,就没有其今日的应有地位。
立足长远,实干兴库。任何时候,产出管用、实用的高质量成果,是高校智库建设的努力方向。然而,高质量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智库人员善谋长远,善做善成,高站位,宽视野,摒弃急功近利之心,做真正深入扎实的研究。这也是国内外诸多知名智库成功崛起之道。
拥有一流智库,方为一流大学。智库号称“智慧之源”“国之大脑”“国家良心”,国内外知名高校不仅重视智库建设,而且努力以其研究成果为国家出谋划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在此方面,怀揣着“百年名校”江财梦、正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目标迈进的江财理应闻风而动,走在前列,科学谋划,为打造一流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智库而不懈努力。(文/喻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