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四批)招标评审立项工作经过发布招标公告、受理投标课题、组织专家通讯初评和会议答辩复评、公示建议中标课题等环节,立项名单已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12月31日正式公布,我校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院长孔凡斌教授主持申报的《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例》(立项编号:12&ZD213)成功获得立项。据悉,该课题成功立项,实现了我校和我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通过公开招标竞争程序在经济学学科领域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零的突破。
孔凡斌教授本次申报课题的主体学科为应用经济学,涉及到农林经济管理学、生态学、地理学、水科学、区域规划等涵盖管理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多个学科,课题申报成员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跨学科创新团队成员为核心骨干,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多家国家级高水平科研机构和江西省大湖流域综合管理部门的高水平专家,共同组成强大研究团队,充分体现出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跨学科、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域“协同创新”新要求,力求形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研究》跨学科创新团队为基础,纵合横联国内外优质科研资源,探索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协同创新”新机制。该课题成功立项,为该院申报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奠定了更为牢固基础,也为该院下一步申报和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中心”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该重大项目研究将主要围绕三个重要方面有序展开:一是研究如何协调好流域综合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如何设计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三是研究如何从政策上保证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有效运行。该课题研究方法和主要目标是:将以多学科理论视角和先进方法系统分析大湖流域综合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新模式及整体制度框架和分类政策体系,力求形成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效率最大化与生物多样性损失最小化之均衡,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全新体制和全新机制,为制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该重大项目创新研究,必将大幅度提高和增强该院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水平和竞争优势,也必将有力地带动该院学术团队建设、重点学科建设、重点基地建设和高级人才培养水平迈上更高台阶。(文/科研处 编辑/孙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