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为雷锋同志题词51周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雷锋活动在神州大地长盛不衰,已经成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领域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成为过去24年间我校卓有成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这些年来,我校坚持每月开展学雷锋活动,迄今全校已涌现学雷锋事件近2000件,校属各单位单位评选出逾百万件先进事迹,形成了叫响全国的“学雷锋月月评”品牌。根据《江西财经大学“学雷锋新人新事一月一评”实施办法(修订)》,经宣传部、团委、学工部(处)等部门组成的评选小组投票遴选,三月份“学雷锋新人新事一月一评”表彰名单出炉,充分展示了江财师生的精神风貌。具体表彰名单如下:
1.临危不惧,拒绝诱惑。外国语学院10级同学袁文武在2014年3月杭州回南昌的火车上抓获两名小偷,挽救受害者2万元现金。具体经过如下:凌晨四点左右,车厢内的乘客基本上都睡着了。过了二三十分钟,他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而且有点刺耳,于是起来查看,发现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用刀片割胡某上衣。于是他拍了小偷一下并询问其与胡某关系,小偷示意他不要声张,并企图用将从胡某身上偷来的钱与袁文武分摊来诱惑他。而袁文武并没有接受诱惑,而是把胡某推醒,并叫来列车员。虽然小偷最后跳车逃走,但袁文武为被害人挽回巨大损失且坚定的拒绝诱惑的表现值得所有人学习。(外国语学院报送)
2.助力聋哑,奉献爱心。工商管理学院2011级创业班纪温泉第一次在网上了解到爱的分贝这个项目可以帮助那些聋哑学校孩子们免费安装助听器,并做康复训练时,他立即联系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想去帮助那些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声音的世界。经过一番沟通,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要求他们在南昌市做情况调研后才能同意为那些孩子提供帮助。纪温泉立即组织协会成员成立8支调研队伍,深入各个聋哑学校确定帮扶儿童,并去孩子家中了解情况。他自己带着一队来到最远的新建县流湖乡一个孩子的家中说服孩子父母接受这个项目,一遍遍的走访最终打动了孩子父母,将孩子信任的交给了他。十天来,20个孩子,8个县乡,“爱的分贝”志愿小组一个个走访,收集的资料达12GB。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华思源扶贫基金会,同意了这20个孩子的助听计划。(工商学院报送)
3.爱心支教,任劳任怨。工商管理学院“七色花”爱心支教队,成立于2011年10月,隶属于工商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4年来,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支教队”的旗子却未曾换过。从学校到新建县陆林小学,需要转3次车,来回花4个小时,从都市大道到乡村泥路。支教队的志愿者们总是每周五起一大早,赶车前往陆林小学支教,去陪伴那些父母常年在外的孩子。每次支教,孩子们总是早早地在村口迎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每次看到这些孩子的笑脸,志愿者们便忘了旅途的疲劳。趣味英语、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精彩游戏,每次支教都会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于这些极少进城的孩子们来说是他们永远的快乐。中午吃带来的干粮,晚上回到学校已是将近6点,而每次回来之后,志愿者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记下自己对接的那几个孩子的成长表现,然后才能睡个好觉。正是这些志愿者用爱打开那些曾经封闭的角落,填补父母不在的遗憾。(工商学院报送)
4.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江财会院11会7班的朱金蝉同学在去年开学那天不幸查出了患有白血病,不久之后她的母亲又被确诊为癌症,接踵而至的灾难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江财会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了解情况之后,便纷纷发起募捐活动,下班级宣传,通过努力,为朱金蝉募捐的金额达到了两万余元。虽然这些钱对于高额治疗费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是通过我们的爱与温暖,不仅同学得到了帮助,雷锋精神也得以传承与延续。(会计学院报送)
5.志愿服务,爱心永存。人文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张兆宇,怀着“只为去做一些纯粹的事情”简单信念,开始了他的志愿服务之路。大一上学期他成为了南昌慈善义工协会的一员。带着心中的力量和肩上的责任,他和其他义工小伙伴每周放弃来之不易的休息时间乘俩小时公交车到南昌市三联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服务活动。他还参加了“为自闭症儿童服务”、“青协宣传日校外清洁”、“阳光义卖”、“因为艾,更要爱”世界艾滋病日宣传等一系列志愿活动。作为一名李嘉诚基金会南昌宁养院的义工,他和同组小伙伴一起为贫困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家访,陪他们聊天、干家务,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他们。“被需要是一种幸福,每个人都是爱的源泉。”(人文学院报送)
6.太阳村里的太阳。3月22日,13级环艺2班全班同学一大早坐近一小时的车到南昌太阳村,看望太阳村的孩子们,给他们送去了温暖与关怀。太阳村里孩子们的父母都是现服役人员,所以太阳村的孩子们的困难不同。美术生的13级环艺二班全体同学,给他们带去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卡通卡片,上面表达了他们对孩子的鼓励,满满的爱心。不仅如此,他们还为孩子们表演武术,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结伴去菜园拔草,帮助孩子们整理床铺,辅助高年级的孩子做作业,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在孩子们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艺术学院报送)
7.爱心互助,乐于奉献。2013年的9月13日,通信班迎来了一位名叫胡利军的新生,一个因身体不适而休学了半年的“新生”。 胡利军同学的脚不好,平时要上药,寝室的柳忠龙同学不厌其烦地帮助他。第一次上高数课时,同寝室的肖�飞担心他不认识路,就等着胡利军,一起上课,带他去教室。给他选好了前排位置,下课后,看胡利军的脚不方便,就帮着他打饭。陶江是胡利军的另一个室友,一次看到胡利军不方便骑车,就主动要求自己载胡利军。因为有着这些乐于助人的人,虽然胡利军同学身体不适,但是他从不感到孤独、无助,相反,他感觉在这个班里很温馨,很温暖。在家有父母,在校有室友,有同学。(职业技术学院报送)
8.敬业、爱岗、学干典范。黄姣姣,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电信101班,2011-2012年学院纪保部部长,2012-2013年软通学院主席。黄姣姣出身单亲家庭,有着坎坷艰辛的生活经历,但她独立自强,严于律己,在校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泰隆之星”奖学金及“江西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等。同时,她一直致力于学生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任职学院纪保部部长期间,推行“免点”奖励晨点制度使学院学生对晨点活动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在任职学院主席期间,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待人有礼,被誉为学院成立以来最出色的主席之一。 黄姣姣用行动证明了她自己的优秀,也用事实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报送)
9.爱心信件,传递温暖。 13级国商陈璐琪、胡涛同学,积极参加国际青协组织举办的爱心信件活动,与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进行心灵的沟通。贫困地区的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平日里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照料,内心渴望着他人的关爱。他们把对贫困地区的孩子的爱化为一封封质朴的信件,用文字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用笔书写鼓舞的篇章,爱心信件将他们的心与孩子的心连在一起,传递温暖和关爱。(国际学院报送)
10.义务讲解,保护环境。3月15日,13级数码设计1班前往林科院为游人进行了有关植物和最佳的观赏路线的详细讲解。但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垃圾也随处可见,所以同学们在为游人讲解的空隙,都自发的捡起了身边的垃圾,集中清理放进垃圾池,每次为游客讲解完,同学们都会多说一句“请各位不要把垃圾随意丢弃。”(艺术学院报送)
(文/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