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财要闻 > 江财新闻
第七届赣江法学论坛第六讲举行
发布时间:2014-04-18 00:00:00    来源:home

    4月17日下午14时30分,第七届赣江法学论坛第六讲之一在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举行。本次赣江法学论坛的主要内容为“社科法学连线”系列讲座第四讲——中国古代宪制的社会科学解读,由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教授主讲。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晟、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讲师于明、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岳林均作客本次赣江法学论坛,法学院全体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听取了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苏力教授首先解释了为何选择“中国古代宪制的社会科学解读”这一主题,辨析了宪法(constitution law)和宪制(constitution)的概念。在宪法问题更多被定义为言论自由、正当程序的情况下,苏力教授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主张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探讨宪制如何形成使国家和平民族团结的制度,以此为出发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要探讨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仍然有影响的古代制度。
    针对“社会科学解读”的角度,苏力教授解释:很多时候我们去看制度拥有一种习以为常、本就是如此的思维,没有深入去思考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制度。我们应该改变政治哲学的固有解读方式,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看传统中国的古典政治实践。“社会科学解读,要了解其他学科,除了对书本的知识了解,还需要对生活保持敏感,以此为基础重新构建出中国的政治制度。”“我们其实是从身边获得知识,学得之后可以应用到遥远的地方。”
    至此苏力教授的阐述暂时告一段落,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青年学者于明紧接其后,以英国皇族生活为例简明地解释了宪制应该讨论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李晟进一步阐述道:“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如何构建的问题,我们如今探讨的多是国家构建好的一些后国家的问题。”而上海大学法学院讲师岳林则结合乌克兰、台湾的实例论证了民主的危机追根溯源是宪政的危机,因此更要超脱一般意义上的宪法概念,回到历史回到社会,从更多角度特别是社会科学的角度解析宪法宪制。
    之后,苏力教授用诙谐的语言、生动的实例讲解了我国古代的宪制——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与大国所必然面临的问题,从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一路推演到人才标准的同意,结合古代的科举制度与当今的考试制度谈人才选拔,现场不时响起被其语言感染的自发笑声与掌声,苏力教授用其广博的学识、切实深入的视角和生动风趣的语言折服了在场的所有法学学子。
    其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袁明胜教授用“书到用时方恨少”来形容自己听完讲座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苏力教授及三位讲师的推崇,并勉励在场的法学学子多去阅读、多多思考。诚然,在回答在场学子的提问时,苏力教授也说,宪制并不一定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作为法律人一定要积极面对社会改革上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在讲座中感受大家思维,在聆听中体会时代重任,这正是本场赣江法学论坛带给在场学子的收获。(文/法学院 徐郝婕 编辑/孙爱霞)

上一篇:金融学院志愿服务社团暖阳社成立
下一篇:江财“学雷锋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