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师生校友风采
崇尚竞争和奋斗 打造品牌和特色――副校长吴照云谈我校MBA教育
发布时间:2007-01-15 00:00:00    来源:home
    暖暖的阳光透过疏枝洒在沁园的小路上,南归的鸟儿栖息在树林间悠然自得地吃着树籽,又突然成群结队地在天空自由翱翔。作为主管MBA教育的副校长吴照云,这条通往MBA大楼的小径是他常走的一条路。而有关MBA教育的思考和举措就常常在那个校园最美的去处之一酝酿和产生,从而为我们这个充满生机的校园带来了一道道风景。
      提及MBA教育,吴副校长充满信心,他说,作为具有近百年历史的专业学位教育,从它的产生起,就几乎成了智慧、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代名词。
      他向记者介绍,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二战”后,人们消费能力的释放为企业带来了大量的扩充机会,美国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大规模分离则对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膨胀,这刺激了MBA教育的蓬勃发展,MBA成为商界精英们的首选学科,不少人把MBA作为自己毕生的梦想。六七十年代,美国管理教育的重点便放在了MBA上,美国每年授予的MBA学位数量达到授予硕士学位总数的20%以上,MBA教育进入空前的蓬勃发展时期。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MBA毕业于世界各大学商学院,成为出类拔萃的工商管理人才,领导着世界各国企业在世界商场中逐鹿。
      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崛起对西方形成巨大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管理教育界开始深刻反思西方的管理教育特别是MBA教育的问题,这就形成了自八十年代末至今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强调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育的实践,等等。
      吴副校长说,MBA教育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中国蓬勃的经济发展使得MBA教育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发展迅速。到2005年,全国有27个省市、87所院校可以招收MBA,32家可以招收EMBA。去年,全国MBA招生将近2万人,就读EMBA的人数也达到4000人。
      谈及我校MBA教育,吴副校长说,我校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江西省首家MBA培养单位,自1998年开始招收MBA研究生。拥有秋季MBA、春季MBA、中美合作培养MBA和中澳合作培养MBA四个项目,现有各类在校MBA研究生1459多人。我校的MBA教育旨在培养务实型、全面型、高层次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国际经济发展新趋势的管理人才,经过几年的建设和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不少成绩,在2001年中国高校第二批MBA培养院校教学评估中名列第14位。说到这,吴副校长也不无忧虑地谈到,MBA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现在南昌大学已获MBA办学权,华东交通大学也即将通过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同时省外知名高校纷纷抢滩江西市场。
  “百舸争流智者胜,我们崇尚竞争和奋斗,我们更要做强江西财经大学MBA品牌。”为此,打造一支素质过硬、锐意创新的管理队伍、服务队伍至关重要。吴副校长强调,首先,要确立正确的理念,明确MBA教育的目标。MBA是市场经济的产物,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培养目标是优秀的企业家和实践工作人员。MBA教育要求其毕业生有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并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市场和国际化竞争中不断发展,不断取胜。其目标是为学生进入商界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内容可以归纳如下:能够独立的创造性分析和推理;能够熟练应用定量分析技术;能够熟练的在管理中运用相关工具;熟悉世界管理热点问题;能够在充满风险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用自如;能够运用所学案例中提炼的方法明智地作出决策。
      基于以上培养目标,吴副校长认为,“质量提升才能打造品牌”,尤其要注重提升教学运行的各个环节。对此,吴副校长重点谈了制定培养计划、改进教学方法、提高MBA专业学位论文写作及答辩水平等环节。
      吴副校长说,制定培养计划要遵循“拓宽、新颖、统筹、科学、特色、规范”的原则。“拓宽”要力求做到专业面和知识面都比较宽;“新颖”要体现新的学科、专业内涵,反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贯彻改革精神;“统筹”指课程设置既要拉开档次又要相互衔接,要考虑各学科之间乃至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科学”指遵循MBA教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实事求是,合理地按学科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妥善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特色”是要保持和发展本学科、专业的优势,办出特色;“规范”指对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要有明确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位与MBA教育的规章制度,对各个培养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实现规范化管理。
      介于MBA的培养目标,吴副校长认为,MBA课程应注重实用性,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其理论基础是经济学,知识结构跨越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营销学、会计学、系统工程学等诸多领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有机组合;其研究对象涉及财务、资金、营销、资源配置、人员管理等各方面,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特征与要求;其课程内容涉及管理类、经济学类、金融、财务、法律等诸多学科,能力训练不光讲究组织、领导才能,也涉及以口才为依托的沟通能力、把握全局、进行敏锐思考、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充分体现了“实战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
      为此,MBA教学应通常采用的两种基本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讲座,这两种方法通常结合起来使用,其中最广泛的是案例教学方法。老师提出真实或虚构的工商业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要求学生掌握并能够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们认为案例分析效果很好,因为他们可以充分讨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巩固和加深对管理知识的理解。另一种教学方法是讲座,讲座的目的是向学员介绍目前国际最前沿,最具操作性的管理理论及模式。MBA正因其理论和实际并重的经典教学模式而赢得市场的高度好评。
      吴副校长最后谈到MBA学位论文写作。他说,撰写学位论文是MBA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求MBA学生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该生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企业管理、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其中,正文是最核心的部分。正文应该是一逻辑严密、论述准确、结构合理、内容充实的整体,一般应包括研究背景、主体研究内容及过程、结论等部分。与一般的学术性硕士学位不同的是,MBA主要是一种应用性硕士学位,MBA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充分结合各位学员自身所从事的具体行业,原则上不接受纯理论探讨性质的论文,这就决定MBA学位论文主要是以专题研究、调查报告、企业诊断报告(或方案设计)、案例分析等为主要形式,重点关注的是当今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做相应的分析、诊断和解决。我们判断MBA学位论文优劣的关键标准是:其现状描述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完整性,分析问题时所体现出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所提解决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对答辩会上,答辩老师应如何出题,吴副校长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说,答辩老师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理论题与应用题相结合的原则;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的原则;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形式多样,大小搭配的原则。总的来说,答辩老师出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或应用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在这个大范围内,答辩老师主要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教学相长,与时俱进。MBA教育只有博采众家之长,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吴副校长充满豪情地说道,“近年来,我校MBA教育强化了战略意识,实施管理创新、教学创新、服务创新,打响了江西财经大学MBA品牌,走在了全国前列。一个蓬勃发展的MBA教育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上一篇:严谨治学 勤奋耕耘――记博士..
下一篇:学习永无止镜 ――-记校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