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写风流――访前任校长史忠良、研究生部原主任陈明珍
发布时间:2007-01-15 00:00:00 来源:home
1月2日晚,记者与MBA初办时的负责人陈明珍教授电话联系,就我校MBA教育创办之初的情况进行采访。
说起MBA,电话那头清脆、悦耳、带些上海口音的话便滔滔不绝地响了起来:
“那时,申报MBA办学权很难!整个江西高校都还没有,国务院学位办的人说,你们办好一个专业性的财经院校就不错了,全国都是发达地区的名牌大学才有MBA。但我们不气馁,认真做工作,对照名牌大学找差距,看自己的薄弱环节在哪里,并请国务院学位办的人来学校参观,让他们实地感受学校的发展变化。同时,采取了一些策略,利用美国的校友资源,积极与美国的大学联系、洽谈,与纽约理工大学达成合作办学的协议,国务院也批准了。MBA教育就这样起步了。
合作办学的资格是有了,但如何获得生源泉,又是一大难题。当时中美MBA项目的收费标准是每年7000美元,江西经济相对落后,个人能承担的少,怎么办?我们把目光瞄准了外省,采取了江西办学,深圳招生的路子,招到了40多人。当时对办学的每一环节都十分认真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师资队伍上,我们请外国的老师、本校的名师及从外国留学回来的老师上课,教材用的都是外文版,为了降低成本,自己影印。为了建立优良的硬件设施,学校特意在三教楼顶加盖了一层,建了几间MBA专用的教室。在当时那是学校最好的教室。”
“终于,我们的第一批学员99年底毕业,全部拿到学位。国务院学位办前来评估检查的评价相当好,当时的影响很大。”陈教授的语气里充满了宽慰与自豪。
随着陈教授的叙说,记者了解到,国内MBA项目在中美项目批下来的第二年也批了下来。当时为了做好国内项目的招生录取工作,学校举办了考前辅导班,组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辅导,这样,第一次的考试成绩相当好,数学平均成绩在全国排第7名,“这是教学质量的有力证明,我校MBA教育的名声因此更大了。接着,国家经贸委主管的在职高层人员的管理项目也批下来了。这时,我校MBA教育有了3个项目……”
接着,我校前任校长史忠良补充说“申报MBA项目时,校党委认识到只有普通类学院,没有专业性学院是不行的,对MBA办学权的申报非常重视。中美MBA项目的建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学校开始是与校友刘贤方所在的大学洽谈,眼看就要在协议上签字了,这时对方换了校长。这位新校长对中国不太友好,只好作罢。我随后去了美国纽约理工大学,校长对中国友好,谈得很投机。然后请他来中国,参观了北京、深圳、南昌,对我们学校很满意,合作协议很快就签订了。为了做出MBA教育的品牌,我们请了时任副省长的朱英培亲自担任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另请了教育厅等单位的党政官员及10多位大企业的领导和高校相关专家作委员,组成了社会与学校相结合的指导委员会,对教学、招生等工作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国务院学位办由此认识到了我校的办学实力。因此,全国第三批国内MBA办学权批下来时就有我校,其中大都是全国一流大学,象我校这样的第二层次大学能批下来实属不易!”
筚路蓝缕,创业维艰;风雨兼程,硕果累累。忆往昔峥嵘岁月,倍感来之不易,牢记嘱托,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愿MBA办学之路越走越好!
上一篇:严谨治学 勤奋耕耘――记博士..
下一篇:学习永无止镜 ――-记校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