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壮阔征程中,江西财经大学正以更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教育创新网络。近年来,学校践行国际合作全面化战略,统筹“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布局,以中外合作办学升级、中外人文交流品牌塑造、人才全球胜任力培养等为抓手,系统性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用一个个扎实的“攻坚项目”、清晰的“时间表”,勾勒出教育对外开放的发展路径。
搭建平台:拓展全球合作“朋友圈”
学校注重与世界一流院校拓展合作,不断扩容全球合作网络,仅2025年上半年,学校就重点拓展了3所世界排名前300的海外院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世界名校搭建起拔尖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平台。这些合作不是简单的交换生项目,而是从课程共建、科研协同到实践平台共享的紧密融合。通过与名校携手,学生得以沉浸式体验世界一流学府的学术氛围,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潜能。
学校积极引入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与澳大利亚格里菲大学联合申报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并在5月份成功获批,成为江西省首家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学校按照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的要求,正系统规划格里菲斯数智学院的发展。同时对照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要求,扎实做好已获批项目的实施工作,学校现有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纽约理工大学合办MBA项目、与瑞典达纳拉合办软件工程本科项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合办数字经济本科项目)招生形势稳步向好,项目声誉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赋能成长:构建全球胜任力培养体系
“拿到国家公派留学资格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学校提供的全流程指导——从材料准备到面试模拟,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跟进。”即将赴英国深造的江财学子周同学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公派师生的心声。
2025年上半年,江财国家公派留学录取人数再创新高:62名师生成功录取,其中学生49人、教师13人。更值得关注的是,学校“项目制”申报录取率高达100%,成为全省高校公派留学工作的“样板”。这一成果的背后,是江财对国际化人才培育的系统谋划——从政策解读到行前教育,从语言培训到跨文化适应指导,形成了“申报-录取-派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为让更多学子具备“全球胜任力”,江财以“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训练营”为平台,策划了30余场系列活动:模拟联合国会议上,学生化身“外交官”磋商国际议题;“江财人海外研习·知行全球”项目中,180余名参与者深入海外高校、企业开展实践,他们的交流故事被汇编传播,成为校园里的“成长范本”。这些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通过全方位代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全球规则、提升跨文化沟通协作能力。
助力交流:打造中外人文互鉴品牌
“在DiscoverJiangxi的国际夏令营里,我不仅学会了做陶瓷,还和中国同学一起调研了南昌、抚州、上饶的历史街区,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么有魅力!”来自美国的Brady在参加“发现江西·2025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夏令营”后,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这场吸引了25个国家72名外国青年参与的夏令营,是江财中外人文交流的缩影。从课程学习到学术研讨,从国情考察到文化体验,本次夏令营以“小而精”的设计让外国青年深度感知中国文化与江西特色。正如活动负责人所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让‘江财故事’成为中外青年心智相通的纽带。”
江财国际化不仅体现在“走出去”的行动,也表现在“引进来”的智慧。江财积极践行“5年5万”“3年1万,欧洲翻番”等重要倡议,将人文交流融入日常教学与实践。无论是与海外高校的联合科研,还是师生互访中的文化分享,都在潜移默化中搭建起文明互鉴的桥梁。
展望未来,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正迈向新阶段新征程:筹备国际化办学工作会议,凝聚更多共识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精心谋划“十五五”国际办学专项规划,描绘未来五年国际化发展蓝图;实施多个行动计划,补短板塑品牌夯生态……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布局”,江财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多元的维度,在教育对外开放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贡献“江财力量”。
(图文/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朱旭鹭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