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报道 > "三下乡"专题
【三下乡】江财学子“文脉薪传·艺绘峡江”暑期实践:奏响青春与乡村的奋进之歌
发布时间:2025-07-16 15:47:59    来源:融媒体投稿系统

  6月27日至7月4日,设计与艺术学院“文脉薪传·艺绘峡江”实践团深入吉安市峡江县金坪民族乡,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围绕美育教育、乡村振兴、红色文化传承等主题,在寻访劳模中受教育,在美育和安全课堂上长才干,在助农直播和文化下乡中做贡献,开展了一系列实践项目。

美育课堂:艺术启蒙与安全知识双融合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践团构建“美育+劳育+安全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房树人”绘画测试帮助18名儿童绘制家庭场景,通过笔触分析其心理状态;开设民族创意绘画课程,指导孩子们运用苗族银饰纹样、侗族织锦图案创作装饰画;组织“画里有红”主题创作,绘制天安门、五星红旗等作品献礼建党104周年。同步开展交通标识识别、防溺水知识问答等安全教育活动。音乐教学环节选取《在灿烂的阳光下》《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等红色歌曲,组建童声合唱团,通过歌词解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宁夏》的教学,让孩子们感受音乐,在歌唱中体会宁静意境。

深度调研:产业转型与民俗文化双解码

  实践团兵分多路展开调研。在冷小燕果园,实践团调研了从“单纯种植”转型“农旅融合”的具体情况,并开展直播助农活动,为果园发展提供助力。

  在采访全国劳动模范石玉莲的过程中,队员们实地考察甘蔗田种植区、智能温控大棚和科技小院。石玉莲从普通农妇成长为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领头羊”,她的奋斗历程让队员们深受触动。

  走访当地农户时,队员们了解到峡江为多民族聚居地,融合了多地文化特色。村民们热情介绍了婚嫁、丧葬等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元素。

红色探访:历史记忆与民族文化双浸润

  金坪农垦馆内,1953年垦荒者使用的铁犁陈列在玻璃展柜,犁头磨损处露出金属光泽;毛泽东同志旧居总前委峡江会议会址中,煤油灯与长条木桌还原1930年会议场景,队员们在这里重温革命历史,接受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洗礼,对“实事求是”的红色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峡江县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下,团队在金坪民族乡开展深度文化调研,参观了民族文化展示馆,了解当地多民族历史、民俗与技艺,与金坪民族乡小学师生座谈,探讨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挑战,并就教育资源优化进行交流。

健步行动:安全教育与乡土体验双结合

  实践团联合共青团峡江县委、峡江县妇联以及蓝天救援队,共同发起了“健步丈量乡土路,安全守护生命”活动,活动中实践团在沿途设置了1公里安全知识闯关路线,涵盖防溺水知识问答、应急避难场所识别等环节。

  蓝天救援队的教官在鼓楼下演示心肺复苏技巧,组织儿童模拟急救演练。之后的“憋气挑战”,让孩子们有了直观感受,比单纯说教效果更佳。

村晚盛会:青春歌声与乡土情怀双共鸣

  实践团与其他高校共同策划的金坪夏季“村晚”于7月4日晚举行,吸引200余名群众参与。演出包含民族舞蹈、红歌联唱等20个节目,其中留守儿童合唱团表演的《宁夏》《红星歌》获得热烈反响。


  这次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团用美育和调研,展现了峡江多民族文化传承的情况。从农垦馆的旧铁犁到果园直播间的助农数据,从课堂上的纹样绘画到村晚的合唱,江财学子用专业实践激活了乡村文化,让青春的脚步与乡村的发展相契合。

​(图文/唐蕾 敖智  编辑/邹奕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

上一篇:青春解码“客家红”,星火点燃传..
下一篇:【三下乡】“语乡行”实践团: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