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促进青年学子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2025年7月9日,江西财经大学“江新比心”民族团结实践团再次走进新疆阿克陶县丝路佳苑社区。这是该团队连续第五年来此开展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协助村委会工作、探访非遗工坊、调研特色产业集群等多种形式,深入体验乡村发展脉搏,以实际行动为当地贡献青春力量。
扎根基层实践,青春服务显担当
活动首日上午,团队成员分组深入乡镇政府及村委会,积极参与日常工作:列席村委例会、整理会议记录、协助活动筹备……队员们以“学徒”姿态虚心向村干部请教,细致完成每项任务。“他们不怕琐碎,还能运用电脑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真是帮了大忙!”一位村干部称赞道。亲身体验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艰辛与价值,一名成员感慨道:“乡村振兴正需要这样下足‘绣花功夫’的细致工作。”
指尖非遗探秘,绣出文化传承路
实践团走进柯尔克孜族刺绣工坊,精美的民族刺绣作品瞬间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绣娘们指尖翻飞,将雪山、骏马等图腾绣制成一件件充满民族风情的文创产品。工坊负责人详细介绍:“这些图案不仅承载着柯尔克孜族的传统文化,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故事。”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发现绣娘们使用的丝线色彩多达数十种,通过细腻的渐变效果,让作品栩栩如生。
负责人还向团队展示了“非遗工坊+电商”的创新模式。通过线上平台,这些精美的刺绣产品已销往全国,甚至远销海外。“以前我们的手艺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现在通过互联网,更多人认识了柯尔克孜族的文化。”一位绣娘自豪地说。团队成员边记录边思考:“我们可以尝试用短视频展示制作过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同时助力推广这些宝贵的非遗产品。”
产业基地研学,触摸振兴新引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实践团成员来到丝路佳苑产业园进行研学,这里聚集了服装厂、打馕厂、制糖厂等特色产业,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空气中,新疆陶洽食品有限公司糖果的甜香与馕饼的麦香交织弥漫。在阿克陶县春中春服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声隆隆,300余名柯尔克孜族女工正专注赶制40万条即将发往国内外的夏季服装订单。
实践心声
“今天,我们不仅是观察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团队队长在总结首日活动时表示。从俯身实干于村委会办公室,到探秘非遗工坊中的文化瑰宝,再到产业基地中的研学体验,队员们用真诚与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未来几日,团队将继续深入阿克陶的田野乡间,书写更加鲜活的实践篇章。
(图文/凌敬泺 阿卜杜萨拉木 郝韵 付佳俊 金曲乐 编辑/顾咏春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成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