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基本信息
1.活动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春晖社
2.活动时间:2025年5月24日
3.活动地点:蛟桥园大礼堂门口
4.活动参与者:江西财经大学全体学生
二、活动目标与思路
1.通过书信的形式,让参与者表达对劳动者们每日辛勤劳作、默默付出的敬意与感谢,让劳动者感受到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弘扬劳动精神,助力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家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三、实施方法与过程
1、前期工作
(1)春晖社社团内招募并选拔一批线下活动管理人员(值班8人)和分发书信的志愿者(4人)。
(2)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以QQ进行活动宣传。活动进行期间通过QQ宣传活动具体情况。
(3)提前与校方、院方沟通申请,详细说明活动具体流程,确定活动具体时间以及活动地点,提前设置好pu口袋校园活动,进行活动前的预热。
(4)春晖社负责人组织培训会,让活动管理人员与志愿服务队成员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及内容,交代好活动事项。
2、中期工作
(一)活动流程
(1)2025年5月24日上午9:30成员于蛟桥园大礼堂门口集合,准备线下摆点使用的物资器材
(2)成员分配工作,有序进行活动。
(3)中午14:00结束上半流程,值班人员换班。
(4)10:00至17:30社团成员在学校大礼堂门口摆点。
(5)下午5:30结束线下流程,有序收拾物资器材,做好归位。
(6)整理收集的书信,由志愿者负责于校园内分发给指定的老师、保安等劳动者。
(二)活动内容
a.书墨寄意
(1)在蛟桥园大礼堂门口进行线下摆点,为同学们提供信纸、信封及水笔,鼓励同学们在信纸上写下对特定劳动者如老师、宿管阿姨等的感恩与敬意。线下管理人员做好收集工作。
(2)参与的同学可参与抽奖,并领取相应礼品,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同学们参与。
b.信封传情
(1)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对收集到的信纸进行筛选分类,于下周的工作日期间根据每封书信的感谢对象进行书信的具体分发。
(2)收集劳动者的感受,并对参与同学们进行活动反馈。
3、后期工作
(1)在春晖社例会上总结活动,反思活动不足之处并记录下来,累积经验,在下一次活动中吸取教训,将活动完成的更好。
(2)做好本次活动的总结宣传,活动结束后以新闻稿和微信推送的形式向学院甚至全校同学宣传。
(3)活动后与同学、劳动者联系,了解活动后劳动者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同时向参与的同学们进行反馈,书写活动总结。
四、工作成效
1.该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参与,现场共收到感谢信80余封,远超预期目标。同学们通过明信片和信件表达了对校园劳动者的真诚感谢,现场氛围活跃。抽奖环节吸引大量同学参与,发放小奖品50份左右。
2.5月24日当天,成功为校园内30余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送达感谢信,包括教师、宿管、保安、保洁等,收到感谢信的劳动者普遍反映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可的温暖。
3.活动成功引导同学们关注身边的劳动者,深化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许多参与者表示今后会更加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劳动教育目标达成。
4.活动当天,社团成员分工明确,从布置场地到维护秩序、收集信件,各环节衔接流畅,未出现突发状况,活动按计划圆满完成。
五、经验总结
为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春晖社举办了“感恩劳动——寻找身边的劳动典型”活动。本次活动以书写感谢信为载体,鼓励同学们向身边的劳动者表达敬意与感谢,取得了良好成效。该主要通过QQ等进行宣传,值班人员按时到场,分工明确,组织有序,设置PU签到与实物奖励双重激励,提升活动吸引力。在春晖社搭建的感恩平台之下,同学们以真诚的心灵的写下一封封信件或明信片,为校园内的宿管阿姨,叔叔,老师等众多劳动者,送去自己诚挚的祝福,在此非常感谢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们。
然而,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信封数量未能准备充分,信封告罄较早;互动形式较为单一,未来可增加劳动故事分享或体验环节以增强感染力。
总体而言,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既让同学们学会了感恩,也深化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劳动是一种锻炼,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一种修养。劳动是幸福的基础,是幸福的源泉,也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必经之路。我们需要怀揣着真诚的心意向劳动者致敬。向劳动者看齐,而春晖是愿意搭建这个平台带领同学们向劳动者抒发自己的心意。春晖社将继续总结经验,优化活动形式,继续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六、活动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