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校 100 周年校庆献礼,我校举办了“我与百年江财”校庆主题征文活动,全校广大师生员工积极热情参与,充分展示对百年江财的真情实感,涌现出一批情感真挚、生动细腻的优秀作品。
进入江西财经大学的第三个学期,我很幸运地迎来了她的一百岁生日。从去年入学以来,我就感受到了属于江财独有的求学氛围。在江财学习生活的一年多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江财校训“信敏廉毅”的独特内涵。无论是江财学长学姐们对处于“萌新”的我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热情帮助,江财老师上每一节课的认真态度,还是江财校友们对江财的忠诚和感恩,无不让我对江财这一大家庭产生向往和喜爱,无不让我深刻体会到“信敏廉毅”对江财人日久弥坚的影响力。
一百年,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江财许许多多的人和事物都在不停改变:站在讲桌前育人的教书先生,走在校园林间小路的求学之人,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江财的容貌不停地更新,优化。走在第一百年的江财校园里,我时常会想,一百年前,在我此刻站的位置,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坐在教室里,我会好奇,讲桌前的教书先生的教学是怎样的一种形式?坐在教室里的学长学姐们,又是拿着怎样的课本,带着怎样的心情聆听老师的课堂?我虽没有穿梭时光回到过去的能力,但此刻的我依旧相信,一百年前的江财的风貌,一定是和如今的江财一样充满生机,充满希望。你若问我为何如此笃定,我会带你去看,看我此刻生活的江财,看那时而轻松愉悦时而庄重严肃的课堂,看那忠诚认真的江财老师,看那团结友爱的江财学子,看那香气飘飘的江财食堂,看那干净整洁的江财宿舍楼,看那欢声笑语的校园……就是这样的一个个画面,构成了“信敏廉毅”的江西财经大学。
我们的校训“信敏廉毅”,是第二任校长罗静远先生于1927年首次提出。“信、敏、廉、毅”四字典出《论语》,既蕴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又涵盖了当今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体现出学校独具的办学特色,所谓“信而达礼”“敏而好学”“廉而知耻”“毅而弥坚”。初出茅庐的我,在过去一年的求学过程中,逐渐感受到了这四字的意义。
校训中的“信”,是对江财人忠诚信仰,树立信心,讲求诚信的严格要求。在进入江财学习的一年中,我们经历了中共二十大等许多大事件,同时学校老师通过一些学科的教学让我们走近二十大,学习二十大的深刻精神,时刻让我们谨记我们的信仰是对党忠诚。学校会也会通过各种讲座,为刚入学的我们描绘学业生涯的宏伟蓝图,帮助我们树立生活学习的信心。最重要的是,江财很强调在考试中的诚信,秉持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举办每一次的学业考试。以上,也仅仅是我入学一年以来感受到的江财“信”的体现。
校训中的“敏”,是对江财人学业精进,好学敏察,反应敏捷的标准要求。江财老师都会在第一次上课前阐明未来学生一旦有学业问题就可以联系老师求助,他们将学生的学业放在首位,无私地把时间贡献给学生,帮助学生精进学业,同时,培养学生好学敏察的优良习惯。在江财求学的每一位学子,都可以最大限度的把精力放在学习生活中,完成美好的学业生涯。
校训中的“廉”,是对江财人知耻守廉,敬业守法,公平公正的强烈要求,这是古训“知耻近乎勇”“公生明、廉生威”的精义所在。作为江财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颗廉耻之心,敬业守法之心。百年来,江财的学子一代又一代,有成功的企业家,有受人尊敬的老师,教授,江财人之所以这么优秀,就是因为他们发扬了江财优良传统,谨记江财校训,在职业生涯中知耻守廉,敬业守法。
校训中的“毅”,是对江财人坚毅果敢,坚韧不拔,坚强不屈品格培养的高度要求。在与江财每一位学长学姐谈论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历经风霜仍能坚毅勇敢的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在校友的讲座中,也可以聆听到他们在步入社会后不断以坚韧的心锻炼自己,鼓舞自己,是自己越来越强的经历。由于在求学生涯的四年里,逐渐培养出了一颗坚毅果敢,坚强不屈的心,才有更好的资格与困难正面碰撞并克服困难。我想,这正是江财校训的意义吧。
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转移到我们这一届的手中,所以,当其他人觥筹交错,虚度光阴的时候,我们江财学子要默默耕耘,默默晨起,因为流汗的姿势最美丽。一个世纪,见证了江财老师孜孜不倦、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世纪,见证了届届江财学子始终严谨笃学、立志成才,使江财严谨,勤奋,创新的学风届届相传。一个世纪,见证了江财历届领导与师生同舟共济,同荣辱,同患难,时时处处为老师排忧,设身处地为学生解难的一部平凡却又让人无限感动的诗篇。
总之,江西财经大学从不辜负任何一个求学之子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我想,这就是它历经百年仍能让每一个到江财求学的学子毕业后满载而归的原因吧。如今的江财,仍需无限的奋斗与发展,愿江财可以越来越年轻,愿“信敏廉毅”的力量鼓舞江财学子为中华大地的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
(文/徐欣宇 编辑/李贵超 审核/一审 姜莹 二审 赵旻 终审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