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宁都“时代先锋团”成员们开启了第一天的行程。红色走读项目组、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组、志愿服务项目组三支团队按照预先的工作计划,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之中。
老党员忆峥嵘岁月新青年传奉献精神
回首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快速发展之路,一名名共产党人甘于奉献、扎根基层,为小源村特色党建和产业振兴贡献了巨大力量。为传承红色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宁都时代先锋团红色走读项目组走进老党员曾天宝、曾付贵家中,共同追寻红色记忆。
今年71岁的曾天宝是一名乡村医生,为了把乡村工作做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在十几年前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入党组织。谈起令他印象深刻的记忆,老人用朴实的方言向团队讲述了他秉持坚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的原则,对一个几乎失去生命体征的溺水女孩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抢救、将女孩从死亡边缘拉回的故事。
随后,团队来到已有50年党龄的71岁老党员曾付贵家中与其进行亲切访谈。老人曾入伍5年,七十年代时在修铁路支援越南、修建陕西紫阳铁路等建设工作中贡献重要力量。他激动地说:“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中起到了根本作用,为中国的事业添砖加瓦,是我最高兴的事。”回忆起曾经在充满着爆炸后的烟雾、空气稀薄的隧道里长时间作业且没有饱饭吃的日子,老人谈到,那时“一苦二累三怕死亡”,但年轻人应该意志坚定,他头顶被下落的石头砸伤后仅仅几天就出院继续坚持高强度工作。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再次向老人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和祝福。实践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自己在两位前辈的故事中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对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前辈们的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将永远闪烁着光辉,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探访蔬菜果园获悉种植现状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种植业又是其重中之重。基于此,宁都“时代先锋团”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组经过一上午的讨论梳理并与相关负责人协调后,于下午前往宁都县东山坝平源镇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黄泥河水库开展调研。
第一站成员们前往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与管理员的交流,大家了解到其种植面积与大棚主要种植种类等相关信息。还得知其主要受虫灾影响,各种各样的虫大幅度减少大棚产量,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若想使产量更稳定,更高,减轻虫灾的影响最为重要。紧接着小分队到达黄泥河水库,技术管理员告诉我们这里主要种植黄花梨,由于水果甘甜适口,经常会有鸟来偷果导致收成下降。
在今日的行程中,队员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食物的来之不易,也对我们后面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有了更进一步的打算和规划。
认真研讨精课堂深入走访暖童心
上午九点,宁都“时代先锋团”志愿服务项目组分为三支小队分别前往不同的留守儿童家庭进行走访。在走访活动中,小组成员以生活、学习、家庭等方面作为切入点,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同时,为了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小组成员与孩子们进行搭积木、叠卡牌等趣味游戏,并对他们的学习进行辅导。通过此次走访,成员们对于当地的留守儿童情况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为之后的课堂设计提供了思路。
下午,组员们来到乡村大学对即将要开展的“暑期微课堂”进行试讲。此次微课堂由党史学习教育、安全教育与读书分享会三部分组成。成员们通过试讲的方式互相发现问题、打磨课件、细化内容,力求能为孩子们带来一系列精彩的课堂。
宁都先锋骨干团员话感想
2020级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旅游管理1班何佩瑶:
今天是正式开展工作的第一天,作为红色走读小组,我们今天一起走访了两位老党员,一位是乡村医生,一位是退伍军人也是退休老干部。“政府让我们人民老表办事,他们肯定不会让我们吃亏!”这句话我印象最深,在村里初建民宿时,当大部分村民不支持的情况下,曾爷爷主动带头出资支持政府的政策,现在小源村的红色旅游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在民宿方面能有一笔可观的分成,这也证明曾爷爷的选择没有错。作为青年大学生,也应当积极支响应党的号召,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信仰!
2020级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市场营销1班谈华翠:
宁都县东山坝镇小源村,太爱这里的一切了!和志愿服务队的小伙伴一起进乡调研,从初识到现在也不过短短一两天的时间,但我们就像阔别已久的老友,说不完的话,默契的配合,相互的密切联系,一拍即合,相处融洽!接下来的日子,一起努力,把三下乡的项目都做好!不辜负当地政府的期待,不辜负学校的期待!(文/张可涵 谢晓蕾 付成铖 图/叶武豪 范祺 张可涵 刘雅文 编辑/徐嘉威 审核/姜莹 赵旻 李大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