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财要闻 > 江财新闻
【点赞江财人】秦荣生:步履不停,“审计”人生
发布时间:    来源:


       【人物简介】秦荣生,江西财经大学1980级工业会计专业毕业,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会计学家、审计学家。现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中国会计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全国审计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主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副会长,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

  1991年获中宣部、国家教委授予的“全国八十年代优秀大学生光荣称号”,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财政部“会计学科带头人”称号,1998年获“国家级学术带头人”称号。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80多篇;主要著作有《受托经济责任论》《公司治理与内外部审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研究》《审计学》《现代内部审计学》等38部;主要研究课题有“上市公司舞弊案例剖析”“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会计问题研究”“国家审计现代化的路径”等28项。

  研究领域:审计学、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司治理。主要教学兼职: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综合楼三层的院长办公室里,有一排占了整面墙的书柜,柜子里摆满了会计、审计和相关学科的专业书籍,还有获聘和获奖的各种证书。阳春三月,天气晴好,玻璃柜门反射出的细碎太阳光影溢出房间,显得暖意融融。刚从两会会场赶回来的秦荣生教授,正精神饱满地忙着处理学院的行政事务。我们见缝插针地跟他约一次专访,运气不错,他非常爽快地和我们敲定了采访时间。

这是个新学科,能学到的东西很多

  “1984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江西财经学院(今江西财经大学)已经开始招收审计专业的学生了。但因为审计学枯燥,又无经验可循,很多老师都不愿意从事审计教学”。我们的采访从秦荣生教授学者生涯的起点谈起。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伴随着大量外资企业的引进,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代表的社会审计刚引进国门;1983年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普遍建立了国家审计机关;随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开始建立部门和单位的内部审计,我国正式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审计体系。当时审计是新生事物,国家和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正在这时,毕业留校的秦荣生教授被分配到了会计系的审计教研室承担审计教育任务,开始了“审计”人生。

  正式上讲台前,他被公派到湖北财经学院(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从杨时展教授系统学习了一年审计课程。当时的湖北财经学院集合了几位泰斗级的老教授,翻译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审计教材,并为审计署等单位培养审计人才,其不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居于国内前沿水平。这一年严苛扎实的培养,不仅为秦荣生教授今后的审计教研铺就了坚实的基础,也愈发坚定了他投身审计事业的决心。当我们问起他为何没有转行研究更为成熟和热门的会计专业时,他坦言:“从学术上讲,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学科相对比较简单。而审计是个新学科,能学习到的国外的新东西非常多”。

  不惧新生,拥抱新知。我国审计事业刚刚露出“尖尖角”的时候,秦荣生教授便勇敢地立上了潮头。

议政建言,助力审计事业发展

  “在今年的两会上,我提出了‘将审计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和‘构建具有监督合力的审计体系’两项提案。今年政协提案的淘汰率是三分之一左右,而这两个提案均获通过”,言谈间,秦荣生教授有一丝自豪。自2018年作为经济界人士当选政协委员以来,他参加了两届政协会议并提出四项提案,因为提案质量高,均获得通过并提交相关部委研究。多年躬耕会计审计,他的智力成果开始以另一种形式在学术领域之外发挥更大力量。

  作为审计学专家,秦荣生教授常年在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全国审计教育委员会等学术团体担任领导职务。任职期间,他总是积极发挥学术影响力,不断为推动中国审计事业发展呼吁奔走、建言献策。早在2007年,他就提出了“政府审计是政府治理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这一论断,后被社会和学术界广泛采用;他提出的“要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审计”“加快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运用”“加强党对审计的集中、统一领导”等建议也都已经变成了现实。

  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秦荣生教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他认为,这一独有的领导体制将给中国审计领跑世界提供绝佳机遇。因此,在随后的近一年时间里,他将整合审计监督资源,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审计体系作为研究重点,并在2019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构建具有监督合力的审计体系”这一提案。他提出,应发挥国家审计的主导作用、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审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各个审计主体的审计信息系统,加强工作协调以避免重复审计,构建起具有监督合力的审计体系。

  研究审计但不局限于审计,秦荣生教授的很多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从理论变成现实,甚至上升为国家政策,在宏观层面上服务国家审计事业发展。

 立足前沿,传道授业解惑

  刚刚过去的春节,秦荣生教授并没有闲暇放松,他利用假期时间重新修订了《审计学》和《现代内部审计学》。特别是《审计学》,从1994年出版至今已经修订到第十版,每隔两年他就会对照不断变化的法律、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修订完善一次。作为教育部经济管理类主干课程教材的《审计学》,已成为学习审计专业知识的学子们心中圭臬般的存在。此外,他所著的《受托经济责任论》《公司治理和内外部审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等专著也都在业界享有盛誉。

  作为一名教授,著书立作之外,教书育人也同样重要。《公司治理与内外部审计》是秦荣生教授长期为研究生讲授的一门课程,他把这门课讲得生动活泼,深受学生们喜爱。这一方面当然是得益于他深厚的学术功力,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他对案例教学方法的娴熟运用。“审计的规定很多,纯粹的理论讲解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则像探案故事一样,从结果出发,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还原事件真相,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审计学的方法和原理”。秦教授的案例来源于行业案例评选以及他深入企业实地调研,这些一手的素材经过他专业的梳理和归纳,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场景,激发着学生们主动学习、深入思考。

  除了带博士、硕士,秦荣生教授还时常为来学院参加在职培训的高级财会人才授课。面对这些既具理论功底又有实务经验的行家里手,他的授课主要突出“前沿”二字。“互联网+时代会计行家里手,他的授课主要突出“前沿”二字。“互联网+时代会计行业发展趋势”“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转型”“网络安全与IT审计”等专题课程,都是站在行业和科技发展的最前端,与学员们一起探索新知,迎接未来。

  即便面对我们这样的门外汉,秦荣生教授也有授课“秘笈”。他高度凝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思路,让短短一小时的采访变成了一堂会计审计专业的“私教课”,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名师的深厚功力。

 努力一点,勤奋一点,高效一点

  参政议政、课题评审、授课指导、行政审批……秦荣生教授要处理好各类社会活动、教学活动和行政事务,还能保持每年都有高质量的科研产出。我们羡慕、钦佩乃至崇拜,所以大胆地跟他讨教“法宝”。“无它,就是要靠自己多努力一点,多勤奋一点,晚睡早起,同时提高效率,用有限的时间办更多的事”。

  这看似简单的答案背后,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努力。白天的八小时,他用来处理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活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则用来学习充电做科研。当寒暑假、节假日别人都在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仍然躬耕教学科研,甚至大年初一都在写书。超乎寻常的勤奋之外,他对效率的追求也很超前。在很多单位还要排队等领导签字的时候,他已经在学院推行全面的网上办公,而如今更将行政审批从PC端延伸到了手机移动端,数字化校园已初步建成,可以随时随地处理工作。

  熟悉秦荣生教授的同事都知道,他不仅用手机办公“溜得飞起”,游泳水平也把很多人甩出一大截。在很多年轻人喊工作疲累下班回家就瘫倒在床的时候,跑步、游泳……这些运动却被工作如此繁忙的他日复一日地坚持下来。他说,运动让他能够始终保持一种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好地投入到工作和科研中去。

  从1984年留校任教算起,秦荣生教授的学者生涯已走过了三十五载。三十五年春华秋实,28项课题,40部著作,480余篇论文,学术研究道路上他成果丰硕。三十五年时光荏苒,国家审计事业从新兴走向创新,他也从青年教师成长为知名审计、会计专家,个人的学术生涯与国家改革事业发展紧密交融、相互印证。与许多从火热的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一样,他把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作为自觉与使命,用高度的勤奋与自律把个人的学术成果凝练成推进国家治理的良方。他始终拥抱新事物,时刻准备好带着新使命,朝向新高度,步履不停,奋进出发。

上一篇:经济学院研究生培养与导师能力提..
下一篇:江西金融发展研究院召开第二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