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财要闻 > 江财新闻
[校庆专访一]成圣树:平凡中累积的不平凡
发布时间:2013-09-01 00:00:00    来源:home

​​     编者按:在美丽的英雄城南昌,90年前的秋天,江西省立商业学校成立;1958年8月,组建江西财政经济学院;1996年5月,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5月15日,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江西财经大学。学校成立以来,师生携手,开拓奋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跨越发展道路。
   校庆90周年前夕,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派出记者对部分师生进行专访。他们或任知名教授、或是现任领导、或为江财校友,相信他们的故事一定会使你我更好地了解学校发展历程,也将激起你我对现在和未来江财发展的深深思考……

成圣树教授,1920年出生,对这位92岁的老教授来讲:人生三段,两次选择,54年,情系江财。

 人生三段两次抉择,挚爱祖国缘系江财
他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43年毕业于民国大学经济系,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税务与粮食部门工作过,也曾在香港出入商海,做进出口贸易,还曾为党轰轰烈烈的南下革命事业出策献力。
1950年,新中国成立,他所在的长沙企业改组,香港进出口贸易暂停,在九龙与深圳一水之隔的罗湖桥头,成教授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放弃了岳父为其在台湾谋得的高位,抛下在香港九龙的经理高职,他选择了留下,怀着“学以报国”的赤子之心,携妻、女毅然跨过了罗湖桥,投入了新中国的怀抱。
起初,成教授受聘到湖南省的高级商业学校任教。后来由于“高商”隶属关系的改变,1954年,他来到南昌,开始在江西财经学院(我校曾用名)任教。
1962年至1978年,是江西财经学院的曲折发展时期,也是成教授人生的低谷。那时,他面临第二次抉择。一边是美国优裕的小资生活,一边是财大清苦的粉笔生涯,但是他依然选择了留下。后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成教授语重心长地道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当时要说我一点不想去、那是假话。可我想,当初我从香港归来,就决心一辈子跟着共产党走,自己从未失去对党的信念。现在,神州大地喜现芳华,我没有理由不将自己的汗水洒在百废待兴的大地上。我是财院的第一批讲师,也必将与财院一起走下去。”
在大学讲坛,英才出手不凡。成教授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新中国培养许多急需的优秀财经管理人才。成教授的教学深受本科生、研究生、进修干部欢迎,他应邀在会计学院“教师学习教育学”的研讨会上传播经验,他以《向五十分钟要质量》为题所作的报告,引起了强烈反响
教授还集中精力专心搞好科研,且乐此不疲。1986年9月,受学校委派,成教授作为中国财经教育考察团成员出访加拿大和美国。渥太华、特蒙利尔等10所大学留下了他交流学术成果的足迹,也在那里刻下了江西财经大学的名字。
此外,成教授还以“一个老知识份子的追求”为题,多次为党校学员讲课。他用亲身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事实,教育青年学生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他用“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站得稳乃见立场”的警句,教诲青年明辨是非。
由于工作需要,江西财经大学一再挽留,直到1999年11月底,他79岁高龄才获准退休,但他离开的只是江财的讲台,心还在江财。成教授的相册里珍藏着和当时财经学院院长漆权等人一起过年、与学生开研讨会等各种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他和江财的故事,是他和江财54年情缘的见证。
54年,平凡中累积的不平凡
成圣树教授对祖国和人民奉献极大,他也因此获得很多的奖项,这不仅是成教授个人的荣誉,更是江财的荣誉。他先后被选为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省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会计学会会长。1992年10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8月,校党委组织拍摄电视专题片《历尽沧桑未怠报国行——记会计审计学家成圣树教授》,并在江西电视台“高校人杰”栏目播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今已满92岁高龄的成教授,每天依然关心国事天下事,也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按时交纳党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他每天仍习惯性地伏案笔耕,不定时地有文稿见诸报刊,他仍无私地奉献着,执着地追求着,奋力地攀登着……(文/李欢)
 

  

 

上一篇:我校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后期资..
下一篇:我校实现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