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
编者按:随着中央苏区的建立,1931年7月,红军信柜(军邮)成立。红军军邮除了免费为红军及其家属收发邮件,还负担了传递秘密军事情报的任务。红军军邮除了利用普邮的邮路,还建立了15条特别快信邮路干线。中央苏区的军邮在保证红军官兵通讯需要、传递军事情报、组织武装邮路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因此,马克思主义学院选编了《“飞毛腿”朱盛其用狗皮膏药贴藏密信立头功》(http://www.rjhhld.com/hongsegushi/20716.html),回顾军邮的独特历史贡献。
瑞金大柏地,是红军进入赣南的首胜之地,也是毛主席在瑞金期间唯一留下诗词《菩萨蛮·大柏地》所在地,但是大家知道吗?这里还是“飞毛腿”朱盛其的故乡。
朱盛其,出生于瑞金大柏地乡隘前村的贫苦农家,长年走青山,爬山翻高岽,过江撑木排,一双健壮结实的飞腿,走起路来,身轻似燕,跳跃自如;放起木排,呼呼生风。青山工们都喜欢叫他“飞毛腿”。刚满17岁的他,就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军邮战士。
1933年3月,红军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之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将红军的军事指挥大权交给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
一天,李德说军事机密用电台传容易被敌人破译,要把作战命令交由通信员送往前线指挥部。可通信员全都派出去了,博古就命令由红军总信柜派员传送。刚送邮回到住处的朱盛其当即被召到后方指挥部,接受了这一重大任务:作战命令务必在15个小时内,送达前线总指挥朱德、周恩来手中。
朱盛其二话没说,把命令藏好,戴上斗笠,直奔100多公里外的前线指挥部驻地宁都县青塘村。
几场春雨过后,地表疏松,走起来很吃力。朱盛其迈着灵巧的双腿,如蜻蜓点水般匆匆向宁都疾行。到达前线总指挥部时,他只用了12个小时。
朱盛其高兴地将李德的“指挥命令”交给了前线总指挥朱德和周恩来,他俩看后却似乎并不高兴。朱德总司令把命令搁置一边,吩咐朱盛其先下去,等他们商量后,再安排任务。
不一会儿,朱德和周恩来就传话叫他进去,将一份绝密的作战命令交给他。
朱德总司令叮嘱道:“这是新制定的一套作战方案,务必在20个小时内,让南城前线的红一、三军团按时执行。它是红军此次反‘围剿’胜利的关键,如果按时送到,这一仗将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这胜利的第一功,可要算在你头上哦!”朱盛其在两位首长面前立正敬礼后,转身迎着蒙蒙春雨,向南城方向前进。
宁都到南城前线,相距100多公里,要途经广昌、南丰等县,有敌占区。这条路,朱盛其跑过几次,知道一条捷径。他走到梅江河边,望望乌云翻滚的天空,看看脚下滚滚的河水,转身向不远处一个小山洞走去。
他脱下红军服,换上破衣衫,把作战计划用油纸包好,撕开一块狗皮膏药贴盖在腰部。然后走回河边,大胆一跃,跳入梅江河,利用自己放木排时练就的水性,在暴涨的河水顺流直下。
朱盛其凫过梅江河,几个小时后,顺利进入广昌县境。接着,他又转到洪水滔滔的盱江河旁。盱江河可以直通南城,从这里走水路,既可以躲过敌人眼线,又可以提高几倍的行走速度。顺利的话,到傍晚便可进入南城县,这样,20个小时绰绰有余。
朱盛其赶紧找了几块木板,用棕绳扎紧,做成木排。一根竹篙江中一点,朱盛其便轻巧地跳上木排顺水而去。
快进入南丰县境时,天放晴了。饥肠辘辘的朱盛其刚撑木排靠岸,想去老乡家找些吃的,就听岸上传来枪声。只见一群白军从老乡家出来,枪上挂着几只鸡……朱盛其竹篙一点,急速把木排转回江心,没想到,已被白军发现。他们边追边叫:“靠岸检查!”“不靠岸就开枪了!”“啪啪啪……”子弹朝木排打来,在朱盛其周围溅起了水花。突然,他感觉左肩一阵麻辣发痛,鲜血直流,中弹了。看着岸上追来的白军,他放下竹篙,然后一个翻身,钻到木排下,右手抓牢木排上的棕绳,任由木排向下漂流。
射击停止后,又飘了一段,朱盛其才爬上木排。左肩胛上的伤口被水泡得泛白,钻心般疼痛。饥饿,加上湿冷,经江风一吹,朱盛其的肌肤冻得紫黑。坚持到傍晚时分,木排顺利进入南城县郊。朱盛其被几名驻防的战士带到红三军团司令部。军团长彭德怀接过作战命令,然后吩咐通信参谋带人火速送一份到红一军团去。这时,完成任务的朱盛其身子一软,晕倒在地。
战斗胜利后,朱盛其才从死亡线上转回来。彭德怀亲自来看他,抓着他的手称赞道:“了不起!你用十几个小时,走了300多里路,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密信的到来使战局得到了扭转,赢得了作战时间。好样的!”随后,朱德、周恩来到前线慰问参战指战员,得知朱盛其的情况后,也禁不住连声称赞。
在瑞金庆祝大会上,朱德授予朱盛其一枚红星勋章,并高兴地说:“朱盛其同志,你真是夺得了头一功啊!